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我们应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如何根据这一年段的特点,进一步培养他们阅读的自学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课前预习,旨在感知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课前预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首先了解每单元的主题和训练重点,对整个单元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有一个总体印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备一个预习本,在课文新授前,要求学生写预习日记,教师可以提出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中通过自己思考、与人讨论、上网、查阅资料等,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感知,自己解决了一部分疑难问题,另一部分问题又可以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听老师辅导,参与讨论,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二、课上引导,重在自悟
  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读”懂,远比教师越俎代庖让学生“听”懂的效果好,教师应该通过启发、诱导、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难,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环境,贴近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领悟、体会,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以此达到“讲不包办代替,学不依赖老师”的教学效果。
  1.领悟用词的准确。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理解能力,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去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以利于今后正确地运用。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如《石头书》一课中:“刨根问底”这个成语,学生通过查字典可以查出词义:把事情的底细追究清楚。这还不能说明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可以让他们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川川和磊磊为了弄清楚石头书是怎么一回事,一连问了勘探队员叔叔六个问题,一直到彻底弄明白为止,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做法就叫“刨根问底”。这样,学生对于这个词语就不是仅仅停留在表层的理解上。这是悟词常用的方法。二是动作演示法。例如,“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热起来了,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开,踉踉跄跄,奔过乱树林来。”在理解“踉踉跄跄”一词时,教师只需模仿醉酒的人走路的动作,其意就不言而喻了。三是换词比较法,用另外一个近义词替换,比较那个词用得更准确。如《开国大典》中“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中的“直奔”一词,如换成“走向”就反映不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心情了。
  2.领悟句意的深刻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是每一课的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让学生在读中自悟。一是抓关键词语的理解。如《船长》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从字面上看,这个句子很简单,没有难懂的词。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能理解到这层意思:哈尔威船长是一位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但这样的理解显然是不到位的,因为忽略了“又一次”这一关键词。这就需要我们抓住“又一次”,让学生想一想:“又一次”说明了什么?通过对这个词的揣摩和体会,明白句子的深层意思:哈尔威船长一生都严格要求自己,履行做人之道。在灾难突然到来的时候,他选择了以身殉职,再一次体现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这样的理解就深入到位了。二是理解句子中的象征意义。如《爷爷的芦笛》结尾有这样一个句子:“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教学这个句子的时候,我对学生说:“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讲身上沾了海水,人就长得高大,健壮。”学生听后马上否定了我的说法,因为谁都知道海水与人的长高长大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否定了这个表层意思,那就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于是学生就开动脑筋,思考里面的深层意思。通过讨论、交流,理解了“海水”的象征意义,那就是一个人必须见世面,经过实际的锻炼,才能变得坚强、勇敢和成熟。三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含义。如《最大的麦穗》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个句子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哲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体会,学生自然就明白了该句子是告诉我们“要抓住眼前的机会,不要让机会白白地溜走”,而不需要教师作太多的理性分析。
  3.领悟谋篇的巧妙。语文教材有许多篇目不但文词优美,思想意义深刻,而且在谋篇布局上风格各异,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篇章结构的安排特点,如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开头、过渡、总分结构、首尾照应等手法的运用。
  4.领悟感情的真挚。中高年级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浓缩着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教学中可以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再辅助于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美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
  三、课后深化,志在创新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因此我在上完一篇课文后,总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如教学《大瀑布的葬礼》后,让学生为非格雷特总统写演讲稿,教学《虎门销烟》后让学生写“站在林则徐像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此外,让学生根据文意、诗意为课文绘制插图、办手抄报等,运用不同方法的训练,既巩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上的实践证明,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情体验、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叙述、用手书写,就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实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559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