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庞 盛

  摘要:音乐犹如阳光、空气、水一样,乃是人类精神生活之必需。一个个性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把音乐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从兴趣入手,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音乐 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倾向性意识。产生这种倾向性意识的主要原因有两种。其一是情感的原因。如人们喜爱音乐就对音乐感兴趣,喜爱绘画就对美术感兴趣,喜欢发明创造就会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其二是需要的缘故。这种需要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如人们对高质量音响器材的兴趣,多产生于物质的需要(当然不排除精神需要的成分在内),而人们对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艺术活动的兴趣,多产生于精神生活的需要。
  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一般说来,由事物或活动本身而引起的倾向性意识为直接兴趣。如学生喜欢唱歌、演奏乐器、聆听音乐、创作歌曲……都属于直接兴趣之类。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没兴趣,但对它们所产生的结果感到需要,转而对事物或活动本身产生倾向性意识为间接兴趣。如学生对学习音乐知识感到枯燥乏味,但觉得学习音乐知识对自己提高音乐能力有益,进而愿意学习音乐知识,甚至产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浓厚兴趣,这种因需要而产生的倾向性意识属于间接兴趣之类,不能持久,而昙花一现的兴趣为短暂兴趣;能够持之以恒并成为个人心理特征的兴趣为稳定兴趣。短暂兴趣不可能使人们获得系统深入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技巧,也不可能培养出较高水平的音乐能力。但是,短暂兴趣有可能转化为稳定兴趣,成为稳定兴趣的桥梁。说到底,稳定兴趣才是人们成才的动力和条件。所以,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一般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即:有趣阶段、乐趣阶段、志趣阶段。有趣阶段的音乐兴趣是一种低水平的、不专一的、不稳定的兴趣,而且多表现为直接兴趣。乐趣阶段的兴趣比较专一而稳定。由此而来的是,人们对感兴趣的音乐事物或音乐活动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从中找到乐趣。志趣阶段的兴趣是一种高水平的、较为专一的、稳定的兴趣。这个阶段的音乐兴趣已经不再是表面性的了,而是要探求音乐事物的本质并期望掌握其规律、搞出一定的成就。因此,志趣阶段的音乐兴趣将引导学生步入成才之路,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公民。
  兴趣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功能。如果针对学习音乐来说,那么,兴趣就是他们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因此,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实乃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兴趣的产生与发展是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首要方法就是为少年儿童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学生能否产生并发展音乐兴趣,往往受音乐教师的影响颇深。假如教师对音乐爱之如痴,对音乐教育事业执著追求,那么,他的学生也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教师对音乐若即若离,对音乐教育事业冷漠处之,他的学生就很难对音乐产生兴趣。因此,音乐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细致备课、兢兢业业地上课之外,还必须在教态、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穿着仪表等问题上细心处理。一句话,用自己的言教与身教,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
  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教师的影响固然重要,而启发诱导的工作同样不可忽视。在这方面,务必注意下述问题:
  第一,要精选音乐教材,使教材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这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先决物质条件。
  第二,学生都有适应集体意志的愿望,有与集体合作的愿望,有优于别人的愿望,也有得到集体赞许的愿望。这些心理活动,都是激发、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有利因素。巧妙地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去努力实现这些目标,使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音乐的乐趣。这是激发、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三,既然学生有得到集体赞许的愿望,那么,采用表扬、鼓励的手段,用以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就很有必要了。但是,采用这种方法时要因人而异,要考虑不同的对象。也就是说,对那些热爱音乐、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来说,师生共同创造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就是最好的表扬与奖励,那些口头的赞许对他们的鼓励价值不大。可是,对那些音乐兴趣一般或音乐兴趣不浓的学生来说,使用表扬鼓励的手段是有积极作用的。
  第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尤其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志趣,务必要引导他们认识到:音乐犹如阳光、空气、水一样,乃是人类精神生活之必需。一个个性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把音乐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把音乐作为糊口谋生的手段。作为中国的青少年,更应该懂得:为实现祖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必须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而广大人民群众的音乐文化水平,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音乐文化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每个青少年都有自觉提高自己音乐文化水平的责任。
  围绕共性的思想认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师生一同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提高认识水平。针对个别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可采用个别谈心的方法解决问题。
  
  (广西陆川县第四中学5377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9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