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推进幼教中的家园共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征 赵胜仙

  【摘要】家园共育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模式正逐渐被家庭和社会所重视,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引入家园共育活动中,对深化人们对家园共育的认识、增强家园共育的可操作性、提高家园共育的效率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幼儿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从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出发,以全面质量管理的视角看待家园共育,以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指导家园共育,并提出了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推进家园共育的途径,对开展家园共育实践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64-02
  
  Abstract:Family-and-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as an education pattern in pre-school childre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y applying the concept of TQM, we can achieve a better effec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mily-and-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QM, points out a new approach to applying family-and-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QM, and hence has a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family-and-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pre-school education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幼儿教育关注度提高,以及幼儿教育理念的深化,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贯彻,家园共育这一教育模式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幼儿园紧密合作,共同对幼儿实施教育过程的一种教育模式。开展家园共育,可以巩固幼儿的学习效果、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给家长提供分享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经验的机会,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可以加深教师对幼儿个性的认识,有利于因材施教。最终,通过教师、家长双方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但在推行家园共育的过程中,通常只注重具体活动的开展,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指导,使整个活动往往在较低水平徘徊,难以取得重大突破。本文引入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将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幼儿看作最终产品,将幼儿教育过程看作特殊的产品质量形成过程,即教育质量的形成过程,从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方法去指导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这对深化人们对家园共育的认识、增强家园共育的可操作性、提高家园共育的效率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幼儿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 TQM的内涵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是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其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根据上述定义,可以将TQM看作以质量为中心的一种企业管理的方式或途径。
  TQM强调三个方面的质量,即全面的质量、全过程的质量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第一,全面的质量指出,不仅仅关注产品(或服务)本身的质量,还要关注质量形成过程中的工作质量、过程质量;第二,全过程的质量提出,要关注所有参与质量形成的过程,通过全过程控制来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第三,全员参与的质量指出,质量的形成并非只是生产人员的事情,而与组织所有人员的活动都有关,只有全体员工都参与到质量活动中,才能最终产出合格的产品(或服务)。
  近年来,TQM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其含义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质量管理领域,而成为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已经成为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最有力武器。
  
  2 以TQM的视角看待家园共育
  
  2.1 家园共育中的全面质量
  早期的幼儿教育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化,人们认识到应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即在文化知识之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塑造独立自主性、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这就要求幼儿园全面审视家长和社会的需求,将单一的文化教育质量要求转变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全面质量要求,丰富教育的内涵。同时,不仅要强调教育质量,也要强调教师、家长在共同教育中的过程质量和工作质量,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
  2.2 家园共育中的全过程质量
  幼儿的成长受到幼儿园、家庭、社区甚至全社会的影响,这些环节都是不能忽视的。在幼儿园,孩子受到老师系统指导、训练和监督,往往能掌握所学内容,行为表现也良好。一旦离开幼儿园回到家庭,由于环境的改变,幼儿的行为也随之改变,很多幼儿在两种环境下表现迥异,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这就要求家庭必须承担教育的责任,通过与幼儿园合作,保证在家庭这一环节不降低教育质量,而应保持甚至提高其质量。当孩子与社会发生接触后,各种社会行为或观念也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这就要求社区、社会共同关注,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总之,教育质量的形成不仅仅在幼儿园,还与家庭、社会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在幼儿成长全过程加以关注,以保证最终的教育质量。
  2.3 家园共育中的全员参与
  幼儿教育的质量形成涉及幼儿园、家庭、社区,因此,从教师、家长到社区管理者都应该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教师和家长互相配合、互相沟通,统一教育理念、综合利用教育资源,社区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共同为提高教育质量――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3 以TQM的原则指导家园共育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确立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帮助各类组织利用这些原则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业绩改进。现将这八项原则引入到幼儿教育中,以这些原则指导家园共育的开展。
  3.1 注重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中永恒的主题,这同样适用于幼儿教育领域。在幼儿教育中,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不断改进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改进家园共育中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对持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高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3.2 强调内外兼顾
  质量管理原则中,强调组织内、组织外两端兼顾。
  在组织内部,提出“领导作用” 和“全员参与”两个原则,引入幼儿教育领域可以理解为:要提高家园共育的效果,必须有幼儿教育机构管理者的充分参与,包括幼儿教育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幼儿园和社区的领导者。领导参与其中,可以提高人们对家园共育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充分获得各种教育资源,创造积极的内部环境,形成“上下同欲”的状态,最终实现家园共育的良好效果。在领导作用下,与教育质量形成相关的所有人员也要充分参与其中,共同为教育质量形成做出努力。

  在组织外部,注重“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家长是幼儿园的直接顾客,幼儿园应该充分考虑家长的要求,以家长的要求作为改进工作的目标。幼儿园要转变意识,摒弃传统的以自己为主体、教育过程自己支配和控制的思想,形成关注家长要求、明确双方共同的主体地位、协调教育理念和过程、家园合作共同教育的模式。对幼儿园来讲,家长既是顾客,又是合作方(供方),保持双方互利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双方通过相互信任、紧密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从而达到家长满意、教师满意、社会受益的多赢局面。
  3.3 确保方法科学
  质量管理中,注重三种方法的使用: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在家园共育中,也要注意应用这些方法。
  教育质量是在一系列相关的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这一系列能创造价值的活动即教育过程。在家园共育中,应用过程方法,强调过程的顾客价值导向,即幼儿园实施的各项教育活动应产生家长所认可的价值,以此作为教育过程设计和展开的依据,消除没有效果的过程,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教育过程的效率。同时,教育本身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提高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此外,在幼儿教育中,任何决策的做出、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尊重教学规律、实事求是为前提,应用“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是很必要的。
  
  4 以TQM的方法推进家园共育
  
  TQM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方式来实现质量的改进,最终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从而达到长期成功。借鉴TQM的方法,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来推进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共育。
  4.1 考虑家长需求,确定教育目标
  明确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和期望,是做好家园共育的第一步。作为幼儿教育的核心机构,幼儿园要明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幼儿教育、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同时结合自身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提高幼儿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满足、甚至超越家长和社会的需求和期望。
  在充分考虑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后,幼儿园要制定教育质量目标。目标提出应符合实际情况,既要保持先进性、发挥导向性,又要做到能够实现。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当代开放教育思想存在冲突和矛盾,质量目标提出过程要与家长协商,防止撇开家长搞“关门教育”和被家长牵着走两个极端。
  4.2 确定实现教育质量目标必需的过程
  质量目标明确之后,要着手目标的实现过程。在家园共育中,可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展开:一、设置结构合理的家园合作机构,如家长委员会、社区幼儿园管委会、学前教育研究会等。二、家长与教师合作,讨论每学期幼儿园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每周聚会讨论下一周的活动计划。三、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如幼儿园的设施摆放、环境布置、宣传材料等。四、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日常活动。日常活动中,只要是家长可以参加、愿意参加的,幼儿园应持欢迎的态度,欢迎家长到幼儿园做“义工”。五、建立沟通平台,注重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分享教育经验和理念,增进互信。
  4.3 明确教师和家长的职责和资源需求
  在家园共育中,要明确教师和家长各自的责任、义务,抛弃一些错误的认识。需要更新教师和家长的思想认识,明确双方在家园共育中共同的主体地位,通过合理分工和紧密配合,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在教育资源方面,教师和家长都具有特定优势,也都存在不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配,最好能实现教育资源的软、硬件共享。如,幼儿园聘请具有特长的家长作为义务教师,对幼儿进行拓展教育;幼儿园组织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这些尝试在实践中都已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4 建立和实施全面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高水平的教育质量离不开全面合理的评价标准,因此要建立和实施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以制度的方式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首先要制定全面、合理的评价标准,从而能够科学、客观的评价教学过程;其次,要建立完整的质量评价机制,系统性地将整个家园共育过程规范起来,使所有过程有章可循;第三,要切实实施教育质量评价机制,防止家园共育流于形式。
  4.5 建立和健全教育过程检查和纠偏机制
  在家园共育中,由于涉及因素众多、教育过程复杂,出现各种问题是难免的,这就要求建立和健全教育过程的检查和纠偏机制。出现问题后,要能及时发现,同时分析、判断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可以建立由幼儿园领导、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组成的检查小组,设置检验流程,定期和不定期实施教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对家园共育中的教师和家长也规定出自己检查和互相检查的要求,使所有教育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有稳定的处理途径,使出现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同时还能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
  4.6 建立和应用教育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教育过程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在进行家园共育中要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注重经验的积累和规律的总结,注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和应用,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修正质量目标、完善教育过程,改变家园共育在低水平徘徊的状态,使幼儿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5 结论
  
  家园共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对幼儿教育综合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家园共育的必要性出发,针对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过程,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提出了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开展家园共育的步骤和方法,使家园共育活动从目标提出、过程实现到监督反馈全部处于受控状态,进而能够不断改进、持续上升,增强了整个活动的制度性和系统性。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引入,对深化家园共育的认识、增强家园共育的可操作性、提高家园共育的效率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幼儿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焦叔斌,陈运涛等:质量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 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缪建东.家园合作模式解析[J].早期教育,2003,12期,p12.
  [4] 肖畅.怎样提高家园合作的效率[J].学前教育研究,2004,04期,p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9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