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语法特征简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写好公文有窍门。探求“窍门”并非为了偷懒,而是为了借助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照着他人的“葫芦”画瓢,不再毫无头绪地去从头盲目探索。想要照着葫芦画出完美的瓢,就必须洞悉葫芦的特征。公文在长期的运作过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征,学习公文写作的同志有必要对其了如指掌。本文拟就公文语言的词法、句法及语气特征即语法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
所谓语法,也叫“文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句法和语气等,亦即遣词造句、谋言划语。词法、句法和语气相辅相成,不能截然分离。语气决定使用什么样的语法,而语法又会强化语气的效果,这就构成了所谓的语言特色。不同文种的语言特色是不同的:指挥性公文(如指示、意见、命令)的语言,应色彩庄重;知照性公文(如通报、公告)的语言,应通俗具体;报请性公文(如请示、邀请)的语言,应恭谨明确;法规性公文(如条例、条令)的语言,应简约规整;提要性公文(如会议纪要、简报)的语言,应概括凝练。因此,在起草公文时,必须针对特定的事因和对象,注意把握好词法、句法和语气,努力实现“信”、“达”、“雅”,充分表达出公文或所要表现的内涵,提高行文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一、词法
特定文种风格的形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它具有惯用的书面语词汇群。公文用语在遵守写作一般遣词规律的同时,还大量使用如下词语:
1.敬词。为了适应上行、平行文的意境需要,公文写作中应当注重敬词的使用。所谓敬词,即表示尊敬的词语。敬词多用于公文主文尾或开端,如“请”、“贵”、“遵照”、“呈”、“报请”、“谨呈”、“为荷”等。
2.雅语。公文要求在公文写作中尽可能使用雅语,不用俗语,这是公务活动的严肃性在公文中的体现。所谓雅语,即比较典雅的书面语。在雅语的具体运用上应注意,要用规范化的书面语不用口语,即使用雅语,有的典雅词语如“夫人”、“先生”之类,除因礼仪、引用等特殊需要,一般情况下不使用。一些文言词语虽然文字简明、含意深刻,但要酌情使用。
3.强调语。公文中的主张、意见、要求部分,常常大量用强调语作为每一部分的开始词。所谓强调语,即带有强调口气的词语,多是一些能愿动词,例如“要”、“必须”、“务必”、“坚决”、“严加”、“禁止”、“不准”、“严禁”等。
4.讲解词。对前边使用了一个词,接着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这种解释的目的或是赋以新意,或是拓宽其含意。讲解方法,在前词与后解之间或是使用“就是”,或用“即”,或用“也就是说”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给读者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更加准确、清晰的印象,有利于防止歧义。
5.警示语。公文写作中为了做到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当多使用一些警语。警语在公文中的运用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格言为特征的警语,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等;二是以成语为特征的警语,如“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为政清廉”等;三是以比喻、歇后等辞格为特征的警语,如“夹紧尾巴做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
二、句法
掌握公文写作中的常用句式及其特征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可以体现公文的时效性,还可以把公文写得言简意赅、鲜明生动。公文的句式,除遵守一般写作句式规律外,还要按照公文写作的特殊要求,突出自身的句法特征。常用句法有以下几种:
1.以“为”、“为了”做句首的目的句式。为了把行文目的准确、简明地表达出来,便于受文方理解和掌握,常用以介词“为”、“为了”做句首,直接说明行文目的。说明又分为两种:一是在“为”、“为了”的后面直接写出目的、对象和内容;二是先叙述所提出公务活动中的问题,尔后在“为”、“为了”的后面用“此”、“这一问题”来说明行文的目的,如“为此,特布告如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作如下通知”等。
2.以“数词”为特征的浓缩句式。为了言简的需要,在公文写作中常对一些内容特定的长句,通过附以数词的手法进行高度浓缩。比如,把党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合称为“四总部“等。浓缩句式要借助于数词或数量词,有时还应在浓缩句后采用诸如“即”之类的词法进行讲解。采用这种句法,应当注意切勿为浓缩而浓缩,使句意难懂,甚至带来歧义。
3.综说句,即把几个分说的并列成分的“公因词”,提取出来构成的一种句式。这种句式一般分作两种情形:一是“公因词”在前,并列成份在后,如把分说的“实现干部革命化,实现干部知识化,实现干部专业化,实现干部年轻化”,合说为“实现干部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二是分说成份在前,合说在后,这种用法前句多用虚拟语气,如“只有……,只有……,只有……,才能……”,不仅节省文字,而且铿锵有力。
4.以“将”为特征的宾提句式。一些载运总结、计划、调查报告等非法定公文的时批转性、转发性通知所用的文头,通常采用这种句式。这种宾语前置的句式会起到强调作用,并使语言刚劲有力。如“现将《××××》发给你们,请认真办理”、“现将《××××》送上,请审示”等。
5.以“是否”为特征的重后句式。请示的结语基本上采用重后句式。所谓“重后”,是指一句话中前后两个部分“前轻”“后重”、前“虚”后“实”。如“是否可行,请批示”、“当否,请批示”。前半句是“虚意”,是行文单位本不愿意看到的;后半句为“实意”,是行文单位的真实意图。请示的结尾采用重后句式,不仅文字精炼,而且体现了行文的肯定性要求与严肃性。
6.以“强调语”为首做特征的祈使句式。下行文中常用的祈使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带有命令语气以示肯定的句式,如“必须……”、“要……”、“坚决……”、“严格……”等;另一类是带有禁止语气以示否定的句式,如“不准……”、“严禁……”、“禁止……”、“打击……”等。一些强调词语在祈使句中运用,能进一步加强祈使句的强调语势,给人一种必须照办、不得有误的感觉,这与下行文“令行禁止”的风格与意境密切吻合。
7.以“了“为特征的陈述句式。公文中的陈述句有其运用特点,一般在一些类似于“解决”、“完成”、“锻炼”、“推动”、“开展”、“巩固”、“克服”、“取得”等动词的后面加助词“了”字,直接表示事情的完成时态,后面带宾语,形成一种完成了某一工作、任务,解决了某一问题、困难,取得了某一成绩、进展等时态的“动(补)宾”句式。公文中采用以“了”为特征的陈述句式,有利于把话说得直接、简短、明快,这也是与与公文写作“开门见山“、“直来直去”的风格紧密相关的。
三、语气
日常所用语气种类繁多,但使用于机关公文的并不多。公文的语气的形成,与公文的遣词造句的特征有密切关系。公文常见的有命令语气、指教语气、定义语气、说明语气或称介绍语气、论述语气、陈述语气几种。公文的语气不同,会直接影响到行文的效力。
1.祈使语气。这是一种由上级或领导者对下提出不得违背、必须遵循执行的语气。这种语气更能够体现出权力的强制性和约束性。恰如其时、恰如其分地用一些命令式语气,可以提高感召力,体现出权力的威严。命令式语气使用不当,如场合不当、层级不当等,会产生副作用,甚至使行文失去作用。
2.指教语气。这是上级对下级常用的一种启发教导式的语气。这种语气有启发、教导、引导下级去做某些事情的鼓动力。用好指教语气,能够体现出管理的层级和上级谋求的目标。指教语气的使用受场合及时机的制约很大,用不好容易产生副作用,会使下级产生抵触情绪。
3.定义语气。为了强化某些概念,需要用一种比较客观的表述引导受文者的思路,向要表达的方向逻辑延伸,这就要使用定义语气。这种语气透露出的是学和经验,往往可以体现出讲话者处于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层次,有一定的征服力,也可强化行文部门的威望。这种语气在理性表达时效果较好,但使用过多会让行文呆板。
4.说明语气。说明语气给人们的感受不是强制性的,但却有潜在的让人接受的作用,也就是在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渗透着说教。使用这种语气,能让受文单位或受文人员在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某些观点和看待问题的态度。这种语气与指教语气的不同之处,就是给人以平等的印象。
5.论述语气。这种语气看似是对某一论点进行全面的论述,但在公文中应用,目的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是为了行政沟通,因而论述式语气的用途往往是说服人,但论述语气过浓,会使文章呆板,没有灵气。
6.陈述语气。这种语气与说明式语气比较接近,但不带有对事物的看法,而只是叙述事情发生变化的经过。这种语气常常用于情况反映之类的文字材料中,主要对一个事物进行客观地讲叙,而不带有观点。
三为一体的词法、句法及语气运用是公文写作的一门艺术。词法和句法是形成语气的基础,语气的形成需要使用特定的词法、句法,什么样的遣词造句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语气,需要什么样的语气就需要什么样的遣词和造句。因此,撰写公文时,必须根据行文的特点和要求注意词语搭配、把握句式变化、确定语气基调。只有这样,公文才能充分表达主题,并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简介:张建徽(1958- ),男,蚌埠坦克学院副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1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