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图探究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步军

  [摘要]地图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条主要而有效的途径。在地图探究教学中一方面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另一方面要紧扣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增强探究的针对性。
  [关键词]地图 探究 问题设计
  [问题缘起]
  地理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核心是探究能力的培养。地图教学是培养探究能力的一条主要而有效的途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地图教学往往是说起来重要,但教起来次要。就图讲图的现象普遍存在,“探究”在地图教学中不能有效得以落实。
  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下面以第二单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两个教学片段为课例,谈谈个人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
  [教学片断]
  一、关于“图2-2-2”的探究设计:
  (1)纵坐标、横坐标的含义?描述图中曲线的含义?
  (2)线状图的判读要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和关键转折点的变化,请结合图示加以说明。
  (3)比较s波、P波的速度?s波、P波经过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的速度变化?
  二、关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探究设计:
  (1)学生阅读课文,文字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一般过程。
  (2)结合图2-1-7,完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教师结合示意图进行强调,介绍判读的一般方法。
  (4)学生完成课文图2-1-8“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填空。
  (5)岩石圈物质循环与人类关系密切,举例说明其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反思]
  在地图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设计探究题,有效克服就图讲图的现象呢?
  一、地图探究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首先,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现状和知识储备两方面做好学情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比如高一阶段学生还停留在兴趣决定态度的心理层次上,教师在授课语言和活动设计上就要加强趣味性和激励性。高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渐进成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超越学生的实际能力。在知识储备上,小学学过什么,初中学过什么,应该有所了解。
  其次,教师要运用归纳法从地图探究中获取读图的一般方法和一般技能;然后再用演绎法将获得的一般方法和一般技能应用于实践中,即要符合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思维顺序。教学片段1中关于线状坐标图的解读即体现了这一原则。该图是一幅坐标图与线状图的复合图,问题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对本幅图的阅读理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坐标图、线状图这一类图的一般阅读方法,力求体现了由一题到一类、由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思路。
  第三,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显性信息到隐性信息的命题原则是目前命题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在设计探究题时首先要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知识,然后逐渐加大难度。教学片段2中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介绍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教者较好地处理这一重难点,将复杂的地图进行分解,由浅入深、由易入难,使难点简单化,学生学起来轻松,教师教起来方便!
  二、地图探究题的设计要紧扣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增强探究的针对性。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明确了“学什么”,是实施另外两个目标的基础,这也是围绕地图设计探究题的最基本的立足点。“过程与方法”是组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具体化,指知识发生、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和知识形成与应用知识的方法,明确了“怎样学”,追求达到“会学”的高目标和高要求,它强调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问题以及开展试验、操作、观察、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对世界、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好奇心”、“兴趣”等,是对知识价值的理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提升,是“知识与技能”的有效学习和“过程与方法”的高效实施的动力。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往往成为设计教学目标的盲区。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不完善、不准确的教学目标,因此探究地图要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
  例如,《水圈和水循环》中图2-3-3“水循环示意”图的解读,首先明确本课的教学的三维目标:“阅读水循环示意图,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且结合实际说出水循环对人类及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学习水循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围绕这一目标可如下的探究活动设计:
  (1)阅读示意图,说明水循环按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哪三种类型?
  (2)结合图示说明每种水循环过程的组成环节?它们共同具备的环节是什么?
  (3)根据你的理解,绘制三种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4)人类可以对哪些水循环环节施加影响?举例说明。
  (5)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是不是就不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如果存在分析原因?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水资源观?
  (6)从圈层角度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地图的教学,更要根据学生实际、围绕三维目标科学落实地图的探究教学,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多动脑筋,多想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高级中学)
  编辑/李文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