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度”的把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震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同样如此。当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尝到思维训练的甜头渐入佳境时,教者要注意把握分寸,使其产生飞跃,不是信马由缰,因此,思维的“度”一定要控制好。
  所谓思维的“度”就是保持思维的质量的限度。只有控制好这个限度,才能及时掌握住“火候”,才能促使学生思维的质量互变,不断向思维训练目标的纵深发展。在控制思维训练的“度”时,教师必须注意三个方面:
  
  一、问题的提出要合“度”
  
  在提出问题时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大纲》。各年级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并不相等,即使同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其知识状况也不尽平衡。再者各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也有所区别。因此,教师每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要考虑到能否切合实际,能否获得思维的效果。我们在平时的听课中常发现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教师常向学生提一些难题,超越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或问题提出的跨度太大,学生的思路一下子被切断,课堂教学死水一潭,教学效果很差:另一种是,教学问题提得过易,学生不要多动脑筋便可顺利地回答,看上去课堂热热闹闹,其实也达不到训练学生的思维目的。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动机,达不到培养思维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其原因在于教者本身设计问题时,背离大纲要求,不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力求克服以上两种现象,做到既不“过火”,而又无“不及”。
  
  二、设计教学环节要适“度”
  
  阅读训练中,设计教学环节要从总体的教学目标出发,要有整体性。每个环节内容的衔接既要有阶梯性又要有内在的逻辑性。这两方面的度控制不好,学生的思维既不能畅通,也不能变异,更不能产生飞跃。
  
  三、学生思维的质受阻碍时要超“度”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当事物发展到它的质受到严重阻碍时,就会冲破旧的度,促进事物的发展。学生思维也是这样。教者不能受原来思维质的束缚,要让学生思维冲破旧质的度,进行新的量变。当学生思维在获得质的飞跃后,尚有发展的余地时,要注意保持思维度,不要任意超越它,但当学生思维发展到受它的质的阻碍时,要让学生的思维冲破旧的度,在原有思维质的基础上积蓄新的思维量,向新的质变飞跃。
  因此,在课堂教学发展到这一阶段时,教者要珍惜这种难得的“黄金时刻”,抓住这一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力,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冲破原有的框框,向更高的思维层次发展,这正是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要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贵州省瓮安县珠藏中学)
  编辑 杨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