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文言文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言文难教是不少语文老师共同的感慨,文言文难学又是许多学生共有的感觉,如何改变这个让大部分学生和老师谈之色变的现象呢?关键还在老师。
1.充分备好课
每个老师都会上课,但要上好一堂课是不容易的,这就需要认真的备课。
1.1备教材。即教师在对教材熟悉的基础上来理解作者文本、教材文本和读者文本。要明白作者创作这一篇文章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即作者的写作目的。站在作者立场来想问题、预设问题。教学这一篇文章我们要让学生理解什么、学会什么?即教学的重难点。站在教材本身来疏理自己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学生(读者)预习或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会想到什么、收获什么,即学生的反馈情况。站在学生(读者)立场来思考问题。做到以上三个角度就解决了“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备课基本到位。
1.2备自己。即教师在授课之前自己的准备,很多时候我们的备课往往停留在备教材上,却忽略了自己,以致课堂教学思路不清、重难点不突出、冷场等情况。备自己,要求我们在备教材的同时思考怎样来引导学生、怎样过渡、用怎样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怎样才能突显课堂的重难点等,备好自己,便可从容地走上讲台。
2.文言课的切入点,也就是导入,一定要富于变化
老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让学生一开始就有足够的兴趣来学习。导入的方式有很多,许多老师虽然都知道,但一旦运用到实际中就显得单调,只是用现实或几个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来导入。因为这两种导入方法信手拈来,不需花太多的时间来思考。虽然导入可能和课文的重点没有太大关系,但一个好的导入却决定了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态度。因此,老师应该重视导入,根据每堂文言课的特点,采用成语导入,讲故事导入,全班讨论导入,动手实际操作导入和古今异同导入等方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这部分内容其实只需要简单提及或在课文讲解中顺便提及就行,没有必要用专门的时间来讲,特别是同学们熟悉的作者,完全没有必要再讲。因为同学们的参考书或者练习册上都有,老师适时提及,让学生自己去看,这样既不浪费时间,又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
4.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诵读是中国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文言文字词组合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决定了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初步把握文意最有效的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讲,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回往返的过程。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的。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从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
所以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应给学生反复诵读的时间和机会,还应传授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定期举办诵读文言文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是重点字词的讲解
我们都知道,文言学习的重点是:重要实词,常见虚词,常用句式。我在实习的时候就发现,许多同学反映上完一堂文言课跟没上之前一样,书上和头脑里都一片空白,只知道这一课老师讲完了。那么怎样才能使这部分教学既不枯燥,又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呢?我认为只需要做到“精”。这就需要老师认真备课,将文中的知识点理清楚:哪些是需要重点讲的,哪些是只需要提及的,哪些需要总结归纳都要想清楚。这样,上课时老师才能思路清晰,学生也才能清楚的知道老师的重点在哪里。而且老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必要逐词逐句的串讲,因为这样学生很难知道重点字词在哪里,做笔记时也无从下笔。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于较难的精讲,对于较长的突出重点,对于较容易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或自己演,这样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是课文思路和写作特点的讲解
其实课文思路的讲解无需每篇课文都讲,只需对结构复杂的文章专门讲解,一般的文章,学生只需要从老师上课的思路和板书就可以清晰的知道。当然,这就需要老师备课充分,上课时的思路清晰,板书清晰,学生才能够一目了然。写作特点的讲解可以简单提及,如果这种写作特点对学生的写作有用,那么,老师就应该专题讲解,不只要用本课的例子来分析,还应该找一些课外的例子来讲解,或者让学生练习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写作特点的用处。否则,对他们而言,也只是课文中的写作特点而已。对于练习和背诵,老师需要做好把关人,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至于课外阅读,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完成,不要仅仅给出答案,这样的练习才能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7.我认为老师还需注意文言文教学的文化精神的传授和文言故事的运用
虽然文言教学的重点在字、词、句,但也不能忽视文化精神的灌输。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对课文记诵的同时汲取精神营养,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积累,为今后的发展备足人文素养。文言文中都含有古人崇高的精神,值得我们今天的学生学习,比如崇高的人格精神的追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舍生取义”(《孟子•鱼我所欲也》)等等。比如关心社稷的爱国精神。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梁启超的“少年兴则国兴”等等。比如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的求索,有移山不止的愚公《愚公移山》),有苦学成大才的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等。比如厚德载物的凝聚精神。无论是不辱使命的唐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还是尽忠竭智的诸葛亮等等,都是具有人格魅力以凝成坚强团结力量的榜样。对于国家未来的学生来说,这些古人的崇高精神值得他们学习,他们应该接受这种精神的熏陶。所以老师在教授文言文的时候应该重视这一文化精神的传承,使古代的这些精神源远流长。同时老师在上文言文时还应教会同学对课文的运用,许多同学写作文找不到例子,不知道怎样引经据典,其实只要老师在上课时提醒同学们注意对每一课知识的运用或者经常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小文章,就可以使他们养成引用文章来写作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以上就是我对于文言文教学的一些看法,当然,文言文教学的方法、策略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策略,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力完善教学设计,相信文言文教学就会变难为易,学生对文言的兴趣也将大大提高。
总之,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要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才能达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效果。
来稿日期:2010-08-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4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