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几年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有了较大的进展,课堂教与学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课堂活了,教法与学法变了,学生想说、想做、想动了,教师新的教学理念也有了,他们在创设教学情景、展开活动过程、组织学生探索交流等方面做了许多积极有效的尝试与实践,许多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和发展。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推进,我们已步入课改深化发展的攻坚阶段,这一阶段乃至很长一个时期,数学教学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好教与学的有效性。怎样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想结合在新课程实验的长期调研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资料谈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就是“教给谁”、“教什么”、“怎么教”,这也是历来颇存争议的问题,但也是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1.教给谁
  数学是一个系统性、应用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应循序渐进,应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应借助学生的认知经验,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应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态度。这些方面是我们教师备课和教学准备一定要考虑和解决好的问题,只有教师全面了解了教育对象 ――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我们的教学准备才有了针对性,备写的教案才有实用的价值,组织学生活动、设置数学问题才会有一个尺度和切入点。在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备学生这一环节,出现了知识的断层与“卡壳”,出现了知识建构的生硬与勉强,也出现了问题设置的过大或无意义,也出现了只评价不反馈也不矫正的现象。导致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脱离学生实际,不能借助学生的认知经验、经历、体验和感悟去同化、内化新知识,甚至个别教师的教学背离了教学目标,知识建构不是水到渠成,而是空中楼阁,学生获得的知识信息只是星星点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这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我们在课前准备、教案备写中一定要解决好“教给谁”的问题。要“备”学生,在课堂中一定要关注学生,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真正体现“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2.教什么
  新课程改变了内容的呈现方式,采用梯级推进,螺旋式上升,多次循环,最终落实最高教学目标。教材创设了一系列问题情景,增添了许多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素材,设计了相应的数学活动,展示了知识生成演变的过程。新教材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时代性,生成性。教学开始之初一定要考虑“教什么”的问题,要依据数学课标和教材确立教学内容,明确内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弄清知识的前缘后续联系,弄清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依据学生实际去加工、整和教材,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理清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针对重难点预设教学的核心问题及“问题串”,围绕问题去选取例习题,去创设教学情景,去安排数学活动。笔者在听过的许多数学课中,也发现了急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有的教学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有的教学目标直接缺失,教学目标只是教案中的文字摆设,一节课教师忙忙碌碌,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有的教师上课随心所欲,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考虑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目标是否达到,一切跟着感觉走;有的教师例习题选取过难;有的问题设计过大;有的随意拔高拓展教学内容;有的教学目标需三年完成的一步到位。这些种种问题反映出我们的课堂教学缺乏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缺乏时效观念。课堂教学是一个目的性、意识性很强的活动,如果我们解决不好“教什么”的问题,那我们的教学将会偏离课程标准,偏离教材,偏离学生的发展方向。所以,建议数学同仁尽量地挤点时间通读课程标准,通读教材,吃透内容的重难点、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呈现方式,用好用活教材去教,而不是用现成的教案、照搬别人的模式去教本本,课堂教学要围绕主要内容和重难点去动态生成。
  3.怎么教
  课改中,我们并不缺乏先进的课改理念,缺乏的是对这些理念的具体运用和操作的探索。在近几年的课改实践中,许多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教法与学法有了较大的改变,但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仍然很多,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教学成绩偏低,课堂形式化、活动化、表面化与贴标签式的做法依然存在。要解决好“怎么教”的问题,就要直击课堂教学中的这些问题和困惑,摒弃形式化、活动化、表面化的做法,抓住方法,抓住过程,抓住基础,抓住教学目标的落实。针对目前的教学实际,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教与学:
  3.1认真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应创设一个丰富、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我们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和加工,就地取材创设一个问题情景、活动情景、故事游戏情景或实验情景,给学生提供思考与活动的平台,用一个好的教学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增加教材内容的感染吸引力,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爱学数学。其次,精心设计数学活动。数学即活动,无活动的数学将失去生命力。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设计一些观察、制作、测量、画图、猜想、验证、讨论、交流、阅读等一系列学生易于参加的活动。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去猜想,去探索,要把数学活动作为知识生成、知识建构的载体加以重视。第三、要突出知识生成、发展、演变的过程设计。新教材要求我们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所以,教学中要彻底改变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内容赤裸、直白、简约化的呈现方式,把知识的生成发展演变的过程,通过教具、学具或多媒体的演示,通过学生相关的一些活动,通过模拟能揭示本质特征的现实情景,通过数学的一些方法及相关的实验,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要在过程教学中突出学生的数学思考,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要让学生在过程中真正理解感悟数学内容中蕴涵的本质特点及规律,避免对知识浅表性的感知和记忆,要让学生在过程中去生成知识,内化知识,完成知识建构。第四、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问”,一堂好的数学课一定会以好的问题为前提,数学问题设计得好,它可以直击问题核心,直达目标,少走弯路,它可以调控课堂教学的方向和进程。所以,一定要重视数学问题的设计,要把数学问题作为组织教学的一个主线来对待。数学问题的设计要针对重难点设计“中心问题”或“核心问题”,然后围绕“核心问题”,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串”来。备课要书面反映你的问题设计,课堂教学中要避免满堂问,随心所欲地问。
  3.2宜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群教群研,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发展。倡导相互听课,跨学科研讨,外出学习取经,开展专题研讨,上研讨课、汇报课,提倡一课同备,一课多上的课例研讨方式。
  3.3尽力挖掘和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以感染、吸引、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倡导用新颖的教学情景来感染学生,用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用丰富多样的数学资料来熏陶学生,用数学强大的应用性、基础性、工具性来激励学生,让数学真正成为思维的体操。
  3.4让民主化教学进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平等互助,教学相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状态,把探索交流、合作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说起来,动起来,做起来。杜绝教师讲思路,讲方法,讲过程,讲练习,讲答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去建构。一定要在课堂真正落实数学的“三基”训练。
  3.5倡导大家搞好每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反思与总结,总结经验得失,提炼教学所思,记录学习笔记,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论文,促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提高。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就必须解决好“教给谁”、“教什么”、“怎么教” 这三个问题,要不断地改进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强化“三基”训练,改变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成为一种生活化、活动化、实践化、个性化交融的教学,是一种生动的、民主的、合作的、创造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让我们的教学在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中成长,在成长中创新与发展。
  
  来稿日期:2010-06-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4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