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桢彬

  新课程标准积极推行探究性学习,生物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指导和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亲历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勇于创新,不断进步。这要求教师必须建构有效的探究模式,组织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和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讨论、积极思考的过程,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下面结合本人实际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建构新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书匠”,而是要富有创新精神。因此,教学理念也要更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活动的承载者、成果的展示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备课时一定要深挖教材,精选教法,尽可能采用讨论、探究式教学法,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平时注重知识的积累,收集相关的信息,争取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上课时,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态度和蔼,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在实验课上,教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要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也慢慢发生变化。
  二、设计探究程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程序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这一程序对于学生来讲,应该是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参考步骤。在教学中不能机械地套用探究模式,因为学生所具备的探究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会的,是需要通过探究学习才能获得的。学生的能力开始只能完成部分探究步骤。因此教师作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应该科学设计探究程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对于探究能力较差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应注意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注重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比如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刚开始的一个探究学习――“探究鳍在鱼游泳时的作用”,在提出问题阶段,我让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花一段时间饲养鱼,通过对鱼的仔细观察,了解鱼的生活特性,进而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鳍在鱼游泳时的作用;在学生制订计划阶段,我强调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对课本中的其他探究活动我们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实验探究的各个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利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来发展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教师通过适时、适度指导,引导学生围绕探究问题,利用探究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再通过集体讨论,选择最好方案,然后据此进行探究。比如,学生在学习“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土壤中有细菌和真菌吗?”通常学生就会设身处地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如何配制培养基,如何采集细菌和真菌、观察菌落形式等。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四、拓宽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课外阅读可以拓展视野,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价值,热爱生命,热爱社会,让学生自觉主动掌握一些与所学生物知识有关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如“科学、技术、社会”中的无土栽培,让学生课外完成“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还有哪些?”“无土栽培知识你还知道哪些?”“涉及生物学的诗词歌有哪些?”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内容展示出来。对于一些生物学基础较差,但喜好上网、喜爱课外读物的学生,让他们搜集相关的知识,并在课堂上将他们的成果展示出来,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成为生物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是生物教师必须思考的内容。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历史的重托!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