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抓实备课环节 实现有效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玉富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备课是为了顺利达成这一活动目的而进行的预设。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充分抓实备课各个环节,则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备课 文本 课堂 作业 有效教学
  
  课程改革已经五个年头,生活语文、诗意语文、简单语文等各种教学理念,如千树万树梨花般令教育界为之兴奋,为之呐喊,也为之炫目。在如此炫目般的背后,作为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课堂教学改革实效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回顾近年来备课环节中的一些现象,做一点反思,更有助于我们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备课
  
  现象:新学期伊始,学校图书室、档案室总是热闹非凡,老师都忙着找教案,以便利用假日闲暇时间对本学期的教材进行超前备课。正常,慢者,超四、五课时;快者,个把月,一本教材已经备完。
  问题:这是在备课吗?身为教师,大家都明白,这只是体现在新笔迹,新备课本上的“备课”,它只能是“原版”或称“旧版”的复制品。我们的老师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利用假日闲暇时间去做这样对教学实质并无多大意义的事呢?
  一位青年教师的论述,基本反映目前多数学校的做法:学校检查备课,一看备课是否超前,二看书写是否工整、规范。笔者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十几年的教学的确有同感。教案不需要思考,当然比独立备课的教案工整得多、规范得多,而且还容易受到领导好评。近几年,新教材的使用,为了备好一节课,了解学情、查找资料……往往需要几节课的时间。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新生成、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教师再次修改、反思。这样做,无疑对教者本人教学水平大有益处,但教案的工整程度、教学进度却受到影响。在业务检查中,不但受不到表扬,有时反而受到批评。在中心小学或规模大的学校,班级生数多、课务重,应付检查的事项多,老师真正能做到静下心来忙于备课是很难的。
  反思:备课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前提,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目标、重点、难点,才会在备课中进行深刻的全面的预设,才会在教学时更好地激发学生精彩的生成,才能真正地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达成教学目标。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多数学校在业务管理上普遍存在只重形式,只抓表面,不注重过程,不注重实效的做法。要扭转这一怪现象,就要改革现行的业务管理评价方式,变偏重形式评价、资料评价为形式、资料评价为辅,过程、实效评价为主。学校领导要多听“随堂课”,多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测试,淡化教案超前、书写工整性的评价。多开展现场教案设计,教学案例评析,说课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独立备课、处理教材的能力,真正实现备课的预设功能,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落实新理念,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服务。
  
  关于文本
  
  现象:《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
  师:请你谈谈对狐狸的看法。
  生1:狐狸很狡猾,它与乌鸦的对话,一次比一次动听,以致乌鸦上当受骗。
  生2:与生1发言大致相同,师点头认可。
  生3:我认为狐狸很聪明,它善于察颜观色,投其所好,而且有耐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最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师(带头鼓掌):你的见解与众不同,有创新,值得表扬。
  问题:时下有人提出要“超越文本”,上面的案例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用花言巧语骗人究竟是聪明、还是狡猾?“与众不同”就是“创新”吗?
  我们知道,“聪明”与“狡猾”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创新”与“与众不同”也是有区别的。凡创新都有与众不同,但与众不同不就是创新。如我们的平时教学都如上面教师所曰,将来会从我们的学校走出多少个“小狐狸”呢?
  反思:文本的内容多元解读是目前语文教学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课标指出“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用什么去熏陶感染?这就是文本中先进的思想,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是语文学科的灵魂,学生的精神家园。如此,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才能感受崇高的精神和博大的智慧,才能如课标所说:“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才能“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才能“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课标同时又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时常有人这样说:一个课堂有多少个学生,就应有多少种声音!不错,这就是语文教学所倡导的多元化阅读、创造性阅读。但提倡多元化阅读、创造性阅读,不等于可以不顾文本的价值取向,随心所欲地信口开河。课标倡导的“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前提是“重视熏陶感染”和“价值取向”,如果违反这个前提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者须以“平等中的首席”发挥导航、引领的作用。由此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应正确解读文本,把握实质,做到多元有据,独特有理。用智慧引领智慧,用人生感召人生,用真理去启示蒙昧,既要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于课堂
  
  现象:《燕子》课堂教学片断。
  一位教师穿上纱裙扮做春姑娘,学生戴上头饰在“飞翔”。教师读白:春天来了……
  问题:春天是什么?教师如果想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感受,就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做不到这点,也可出示一些春天的图片,勾起学生的回忆,调动学生的积累。可我们的老师花了多少精力,去转入一个多大的圈子呀!你说结果怎么样?春天是如老师表演这般,这太抽象了!
  时下很多人都喜欢把课堂谈得很神秘,制造各种氛围,要体现教学艺术,要这样,要那般,结果,什么都想到了,这样出台的课只能让人欣赏,它是空中楼阁、水中月。我们一般学校老师望尘莫及,能够模仿也无多大价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究竟该是什么?是初夏般繁花似锦?还是早春般小草青青?
  反思:课程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课堂教学的所谓创新,让人眼花缭乱。许多学校、老师跟着感觉走,跟着潮流走。今年这样,明年那样,缺少自己的分析,结果语文教学不是涛声依旧,就是雾里看花。更多老师为了能“课改”,在教学设计中故意与学生兜圈子,设计重重“陷阱”,忙于“煽情”、忙于“造势”。
  特级教师于永正关于语文教学曾有这样的论述:我们要把语文课上简单,就是识字、读书,就是朗读、背诵,就是教他们写作文。没有人听课的时候,你关起门来,一个一个地过,每个人都要把书读熟,好的表扬,不好的批评,就这么简单地教,为什么不行?
  前不久,一份教育杂志上曾刊登了一位从国外考察归来的特级教师的感受,他说:人家(国外)总是把复杂的事情搞简单,而我们却总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小学语文教学,其实并不复杂,首先学会识字,写字,然后学会读书,当心中有了要表达倾吐的需求、愿望时,就模仿学过的文章、语例,依葫芦画瓢学写文章就行了。
  以上二位专家、学者之言说得多明白、简洁啊!他们的话中折射了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怪现象: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指出要简单地去教语文,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课堂。
  简单就是“冗繁削尽留清瘦”,就是在课堂上教者要学会放弃一切与学生学习无关的东西。有位哲人说: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简单的语文、真实的语文,必然是精彩的语文。简单、真实的语文课堂,带给我们的必然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美,是充满生命活力和成长气息的真实美。
  
  关于作业
  
  现象:(课堂实录)
  师:今天学习《××》一课,回家请同学们抄写生词三遍,把这课的练习册全部做完。
  问题:这样的作业布置方法,多数教师一定不陌生吧?省心、省事、批改方便。家长、领导来评论也挑不出毛病。然而这样作业到底效益如何?学生乐趣如何?老师们估计很少去思考。显然这样的作业是既辛苦了教师,更辛苦了学生。少则几遍,多则几十遍的反复抄读,逐步抹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了厌倦感。
  反思:语文作业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厌倦,没精打采,使教师失去了教学的激情。师、生相互抵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应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作业,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乐趣,提高能力,发展自己。何谓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作业?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教学的特点设计作业,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和不同要求,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作业设计上要注意作业的分层性,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在作业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提高语文能力。其次,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面向生活,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这就要求教者在布置作业时,要丰富作业内容,变换作业形式;要加强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联系;要对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要关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融洽,把听、说、读、写、演、画等训练形式全面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内容,以及多样的作业形式中感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师.山西教育报刊社.
  [3]小学青年教师(语文版).河南教育出版社.
  [4]周成平.新课程名教师100条建议.中国科技出版社.
  [5]江苏教育(小学版).江苏教育出版社.
  [6]扬州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0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