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谈中学生习作的“合理布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耿其虎

  摘 要:本文对中学生作文的合理布局试作探述。作文中的布局是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关键。合理的布局能使文章脉络清晰,和谐自然,严丝合缝,更能突出文章的层次感。同时合理的布局也对文章的主题的凸现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中学 习作 布局
  
  前言
  
  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具有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的特点。特别是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是撑起文章主体的关键所在,所以中学生在作文时应特别注意把握。习作布局的合理安排会进一步增强文章的思维清晰感和文章的整体感。合理的把握习作布局也是反映中学生写作技巧水平的关键。同学们可通过习作结构布局的调整能够使文章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文章结构的安排方法:
  
  1.1 精雕细琢,突出首美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说:“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长川。”意思就是说,观赏文章的人,最留意的是文章开头落笔之处,如果这个地方像石破天惊、涌现珍宝,那么全篇文章就会像高崖泻水、汹涌澎湃。正因为如此,同学们要想使自己的文章给人以美感,就必须雕饰好“凤头”,在开头之处就打好第一枪。这里的主要手法有:
  俗语开头、自然入题。例如《班长好辛苦》一文的开头:“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可是我这个当班长的‘好汉’却无人帮。”俗语、土语、谚语都很生动,用生动的话语开头,自然更能吸引人。
  即景抒情,创设情境。例如,《不同寻常的考试》的开头:“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试。有的是有意识地去参加考试,也有的是暗暗地潜在生活中的令人难以觉察的考试,但却有着深刻的意义。我曾经历过两种这样的考试,两种不同寻常的考试。”这个开头是以景抒情,为下面展开作了很好的情境描写。
  巧设悬念,统领全文。例如,《我第一次教育妈妈》的开头:“世上只有妈妈第一次教育女儿的事,哪有女儿教育妈妈的事?有。因为妈妈对奶奶不尊敬,我很巧妙地对她进行了第一次教育。”这个开头,新颖别致,有引人看下去的作用。
  格言开头,紧扣主题。例如,《习惯》的开头:“人常说,习惯成自然。习惯了,就像运转惯了的机器,自然而然。不必凝神苦思,劳心伤神,获益匪浅。”是以格言、比喻开头,既言简义明、形象地点了题,提出了论点,又留下了问题:“为什么习惯了获益匪浅?有什么裨益?以此方式开头,既让读者明其要说之理,又引发其注意和思考。
  1.2 丰富充实“猪肚”,言之有物
  古人将写文章的主干比作“猪肚”,是由于它容量大,内容丰富,原来许多毫不相干的人、事、物、理,都被作者纳到此处来共同表现主题,体现情感,这些素材安排不妥,必然影响到文章的质量。
  古人写文章讲究文法,即“言有物,言有序”,要求不仅要有丰富、具体的内容,同时还要有合理的顺序安排,不管是山泉出谷、七环八折,还是江河决堤、卷起千堆雪,人与物、事与理都必须有必然的联系,既要合乎事物发展规律,又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使文章上下一体、前后贯通、气势浩荡、起伏有致。分析一些失败之作,它们之所以给人造成支离破碎、不知所云的感觉,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注意层与层、段与段、事与理、人与物之间的联系,缺乏必要的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材料的粘合剂,是段层结合的桥梁。凡思路转折、叙事更迭、人物转换、论题变化、总分起讫以及表达手法转化,都要安排过渡。习作中,一般都常用的过渡形式是关联词(如,因为、总而言之、既然……那么、然而、相反、诚然等)、过渡句(大多用设问句或富有提示性的句子,如“那么,怎样进行过渡呢?”等)和过渡段(是一个独立的自然段,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但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要力争做到自然、鲜明、精巧,使结构浑然一体。
  1.3 点化修饰“豹尾”,画龙点睛
  如果说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之功效,那么好的结尾更有“后发制人”之威力。俗话说:“编筐结篓,全靠收口。”筐篓条纹编得再细密,再结实,如果口收得不好,也会影响美观的。写文章也是如此。古人说:“结尾如撞钟。”这个钟撞得响亮,就能唤醒社会、振奋精神,使读者如听如来佛法、观音点化,受到鼓舞,翻然大悟。常见的方法有:
  呼应开头,浑然一体。例如《真情》的结尾这样写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是的,我们的社会就是这样美好,人间处处有真情,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这篇文章的开头已写出了类似的内容,文章的结果这样写,词句不重复,内容相类似,达到头尾相呼应、结构严谨的目的。
  画龙点睛,深化主题。例如《我为此而自豪》的结尾:“如今,我就要选择职业了,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师。我为此感到兴奋,感到自豪。也许有一天,我迈上讲台,我会更加自豪地对蓝天喊:‘我是一名教师!’”这个结尾,是点睛之笔,深化了主题。
  蕴含哲理,增强魅力。例如《花+刺=生活》一文,在论述了生活中有花也有刺,每个人要经得住“刺”的考验后,在结尾处写道:“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没有失败的成功只能算作侥幸!没有波涛的海洋只能算作一潭死水!没有刺的玫瑰不能算作真正的玫瑰,要想摘到成功的桂冠,你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又饱含哲理,发人深思。
  
  2 文章结构之间的连接
  
  写作文不仅需要注意严丝密线的合缝,过渡自然,而且还需要注意必要的照应。照应又叫呼应,就是文章在前面写到的意思,在后面又类似地出现,达到前后呼应、内容完整、结构谨严、中心突出的目的。契诃夫曾经说过:“写文章要是你开头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中间或结尾就一定得开枪。”只有这样,才能使悬念得以解答,使情感得以深化,使主题得以突出,使结构得以严谨。
  我们在写作中常应用的照应方式有三种:一是首尾照应;二是点题照应(标题中的词意,行文中必须有相应的语句来照应它、反映它、说明它);三是前伏后应(前面埋下伏笔,后面巧妙地照应)。如某一学生写的题目叫《牛》的作文,开头写自己叫“小牛”,中间写因办事不当人称“熊包牛”、“傻牛”,后来明白了牛的品质,结尾写决心要做人民大众的“孺子牛”。这种过渡不仅自然,而且有一定的层次、深度。无疑是一篇佳作。
  
  3. 结语
  
  文章结构的合理布局需要在写作前就应该好好地酝酿构思,特别是文章开头这凤头的描写一定要突出美感,中间的部分一定要言之有物,显出文意,结尾应深化主题,这样一来文章便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