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中学历史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戚晓宇

  摘 要: 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历史科研意识,培养历史科研能力;改变传统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对已有的历史结论进行重新审视,使历史变得鲜活。其次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不但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此外,教师还需传授学生思维方法,交给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
  关键词: 中学历史 创新思维 培养
  
  历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是对既成事实在不同时期,从不同阶级、不同立场、不同理念和不同角度出发的重新审视。而历史学科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显示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依据教材结构和教材已吸纳的观点,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解,因为这样做就把鲜活的历史知识在教学的课堂里磨碎了,根本无法使学生消化吸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增强教学的批判性,使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被思维定势所困惑,而是突破陈规,对已有的知识、材料进行充分发掘,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以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和方法学习,对未知史实进行有创见的思索。它是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创新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思维的创新性是人类共有的思维类型,是每个人或多或少、或隐或显都具有的一项基本素质。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而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生走出校门后,将要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复杂社会,特别是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的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增长,发现和更新知识,探索和开辟新领域,都必须让他们独立面对。如果我们能在他们思维成长的时期给他们一些帮助,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且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创新的一代,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创新性实践作出重大贡献。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中学历史教师的自身水平亟待提高。加强历史科研意识,培养历史科研能力,应该说,对于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尽管如此,中学历史教师也应该知难而上,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而努力。
  (二)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所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从本质上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发展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不能代替学生的学的。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性学习的推广,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应该体现在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结论进行重新的审视,创设出全新的情境,从而把握历史真正的内涵,使之变得鲜活。
  (三)中学历史教师要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脱离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轻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专注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最终将会使创新思维意识的训练流于形式。相反,只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而忽略创新能力的思维训练也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思维,通常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也就是说,思维总是由解决问题引起的,解决问题的热情越高,迫切性越强,思维也就越活跃。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和勤于思考的习惯,是促进思维向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刺激性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的作法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教学问题,原则是抓住教材的关键,揭示矛盾,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一个个解决,教师不断地给学生思维的时机,处处设疑、激疑、释疑,不断地深化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应当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将答案照抄给学生,因为,没有疑问,思维就无从“开始”,其结果就是知识难以储存,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了。李政道博士认为:“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如果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寻答案,不但学生吸收的知识会更牢固,创新思维活动也会更突出。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了高潮,体现出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魅力,展示了思维的层次、综合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等思维品质,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鼓励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一个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于常规性的思维界域内的人,是不可能获得全新思维成果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自己动脑寻求答案,不囿于现在已形成的结论解决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对于前人积累的知识,能正确地分析批判,在“扬弃”中决定取舍,以求得光芒四射的智慧,从而获得全新的思维成果。在教学中,学生常提出一些带建设性或批判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对现成结论、观点的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促其批判性思维更具独创性。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积极引导,求异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是为了对历史有更正确的认识,决不是唱“反调”,更不是“奇谈怪论”、“胡思乱想”,而是思维创新火花的迸发,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继续发展。因此,这些思维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充分的历史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重事实,讲道理,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积极的方面发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传授思维方法,交给创新思维的钥匙。教育的真谛是“教会学生会学”,具体到历史学科而言,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历史”的同时,教会学生“会学历史”,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终生拥有创新思维的钥匙,自科学顶峰不断攀登。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可以改变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窘境,让中学历史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只有把创新思维教育融入历史教学,才能推进历史教学改革,提高素质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