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艺体类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龚 芳
摘要: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艺体类专业学生更需要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本文对艺体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提高他们英语学习兴趣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艺体类专业学生 大学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近年来,外语界的专家、学者们就如何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教改的方法。但就全国来说,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很大的地区和学校间的不平衡,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事实上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之间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存在着不平衡性,特别是高校艺体类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确实还有很大的距离。那么,造成该类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走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到目前为止,对这类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很有限,而这些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英语水平亟待提高。
一、艺体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
我们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得知,学生每周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较少,除了正常上课之外,课下自主学习时间几乎为零。问其理由,答案是没时间。英语水平稍好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我是普通高中升上来的学生,英语成绩在全校已经名列前茅了,用不着再学了,应该多花些时间在专业上。而英语水平差的学生则认为:中学我已经混过来了,反正已考上了大学,这足以证明,只要专业好就万事大吉了,还学英语有什么用?问及课余时间都忙些什么,答案是一致的:进行专业练习及勤工俭学。有的学生还会自豪地告诉我说,他已经不再伸手向家里要钱了,学费都是自己打工赚回来的,对于老师留的课下作业,则是高兴就做,不高兴就不做,或者请同学帮忙做等。而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求职的需要,有学好英语的想法。但是,他们的依赖性太强,希望老师在上课时能面面俱到,希望自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英语水平有较提高。殊不知英语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我曾经给学生打过这样的比喻:学英语像学习弹钢琴,如果仅靠老师教,自己课下不下功夫练习,只能学个一知半解。语言学家Andrew.d.Cohen曾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而艺体类院校的学生若对学习英语抱这样的态度,怎能学好英语呢?
2.学生英语基础差,缺乏学习动力。
我校艺体类本科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大多在50-60分左右,他们都接受过系统的英语教育,但大多数学生初高中的英语学习很不扎实。一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艺体类专业招生以专业课成绩为主,文化课录取分数明显低于其他专业,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引导考生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英语课。大多数报考艺体类专业的学生从高中起就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专业课的学习和考试上,无暇顾及英语,所以进大学时他们的英语水平就比其他专业低几个档次。其次,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课程安排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无法在课程安排之外补习英语,其课程主要以专业课为主,而且占极大比例,造成了他们本来基础差,进大学又没有时间补的状况。他们由于基础太差,上课听不懂,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和动力,因此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有的学生认为英语是一门公共课,学不学无所谓,很多学生都抱着混的态度,只希望考试时老师给个及格就万事大吉了。这些不良因素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英语学习。
3.学生课余学习时间不足。
12.37%的学生承认课余根本不学习英语,53.95%的学生平均每天课余学习英语的时间不到1小时。这说明将近70%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太少,少得连完成作业的时间都不能保证,更不用说达到大纲规定的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内外时数比例不低于1∶2的要求。根据大纲的要求,学生课外平均每周学习英语的时间应不低于8小时。英语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没有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学生就不可能提高英语水平。
4.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有其特殊性,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他们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思想常常呈跳跃性,但条理性不够,且情绪容易波动,这对于学习英语是有影响的。因为语言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学习语言需要大量运用逻辑思维,需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稳定的情绪。由于他们特殊的思维方式与心态,艺体类专业学生在接受语言信息方面的能力比其他专业学生要差。
二、激发艺体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1.培养成就感,感受成功的快乐。
教师应降低学习难度,对于这一特别群体应采用难度适中的教材,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采用适应个体差异的管理策略和教学策略以激发艺术类学习者的成就性动机,使用预备级教材或其它与他们专业相关的教材以体现他们的专业特色,而不是让学生死啃理工文史类学生同等难度的教材。教师应让学生主观地意识到自己有学好这门功课的信心,培养兴趣,分享成功的喜悦,激发和维持内在动机,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在文化交际中,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
文化背景知识即对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教师应在语言教学中注入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规则(邓炎昌语)。对于艺体类专业学生,教师可借助日益繁多而丰富的多媒体,引进更多的文化艺术资源,创造更多了解文化使用语言的交流机会,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和体验中,逐渐地喜欢英美文化,从而有渴求学好英语的愿望。
3.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启发学生内在动机的重要因素,教育者已越来越认识到认知与情感是有效教育的两大不可分割的因素。研究表明“若不与情感交流相结合的纯认知理论性的教学将会遭到学习者的拒绝”。当人们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会自动停止;即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实际的效果。Krashen认为,在处理语言输入时,“情感过滤器”会过滤掉学习者不喜欢的信息。要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教师还必须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因此,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质以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情感品质。情感品质不仅包括外语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对外语教学的热爱,还包括外语教师对学生学好外语、将来成才的期待和教师对挫折的忍受力等。
4.利用右脑思维的优势,强化左脑的记忆功能。
艺体类专业学生长于右脑的形象思维,在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尽量发挥学生的“想象性”与“非逻辑性”艺术思维的特点,倾向于能使他们进行想象的人和物,如生活中的一个故事、一段情节、一个场景、一段旋律等。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授课内容适当选择有利于构造明确、具体形象的辅助材料,并且采用学生较熟悉、易操作的内容或方式来组织具有形象性的课堂活动。如请学生想象自己未来的生活状态,看图想象说话、作文,或为某一篇课文设计另外一个结尾,等等。教师可把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活化成学生熟悉的事物,用联想、简笔画、音乐、表演等方式来表达,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学习语言,而不是掌握语言知识。
艺体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作为艺体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当了解艺体类专业大学生的独特之处,观察和掌握他们在外语学习上的心理表现,以此为基础开动脑筋,不断探索外语教学规律,设计出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情和自信、教学效果较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及活动。
参考文献:
[1]Arnold.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95-123.
[3]张秀峰.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报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增刊.
[4]商学军,许林林.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5]唐滟珊.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英语的心理倾向[J].广西社会科学,2006,(10).
[6]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7]郭迎春.College English[M].200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