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述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申建朝

  摘要: 课堂管理策略是课堂调控行为实施的方法、艺术。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纵向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具体应用研究;横向可以分为学生心理、课堂教学策略等五个方面的研究。目前的研究没有形成统一的指导理论,理念矫枉过正的倾向需要改变,管理策略的本土化、由知识形态向能力形态的转化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中学课堂管理策略两个层面内容
  
  自从17世纪夸美纽斯创造出“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来,课堂管理就已经存在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近来,为减轻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许多地方都相继取消中学生的早晚自习,使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明显减少。在这种形势下,对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尽快提升教师课堂管理水平,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管理策略研究回顾
  
  课堂管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或任务要求,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和技能,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情绪、求知欲,对教学活动进行实施的一种调控行为。那么管理策略就是这种调控行为实施的方法、艺术。
  近二十年来,课堂管理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课堂管理策略则是重中之重,备受关注。从研究的纵向层面上来看,课堂管理策略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具体应用研究;从研究的横的内容上来看,课堂管理策略研究涉及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对课堂规范的制定与执行的研究、课堂教学环境策略的研究和对教师课堂管理心理自我调节策略的研究。
  
  二、课堂管理策略研究的两个层面
  
  1.课堂管理策略的理论研究
  每一种行为都有一种或多种理论、理念作为它发生的原动机或是作为支撑,课堂管理策略的实行也不例外。在课堂管理策略的理论研究中,它的实行主要有三种理论取向:第一种是行为主义的理论取向。这种理论认为课堂管理的实质就是对课堂基本要素进行的协调和控制,目的是为有效课堂教学营造和谐而融洽的心理环境,课堂管理策略主要表现为采取适当的方法对课堂正常行为的强化及对不正当或课堂违规行为的矫正。行为分析是科学课堂管理策略的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理论取向下的课堂管理策略主要有人际沟通策略(强调师生之间对彼此行为的理解,消除误解。具体的策略主要有师生间的倾听与诉说,信任和责任。)和操纵强化策略(具体策略有对正当行为的正强化和对不正当行为的负强化)[1];第二种是认知心理学的取向,就是试图让学生理解课堂管理的一般规范,理解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原因和方法,并由此形成积极的师生关系,维持与促进课堂秩序。在这样的理论下,课堂管理的策略主要有:向学生说明行为的目标;使学生明确其行为与结果之间的逻辑联系;引导学生产生教师的期望行为。概括来说就是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引起学生行为的变化;第三种是人本主义的取向,这种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时时考虑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形成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参与有益的学习活动。概括来说就是课堂管理策略运用是为了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并达到最高程度,而不是为了将不良行为降到最低。在这样的理论取向下,课堂管理的策略被理解为:理解并满足学生的需要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前提;创建课堂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课堂管理的保障;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随着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课堂管理策略出现了人性化的趋势,即人本主义的取向逐渐成为管理策略的主要理论支撑[2]。
  
  2.课堂管理策略的具体应用研究
  这是课堂管理策略研究较多的一个层面,相关的研究文章较多。文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课堂管理策略的有效性,任阳梅、司彩兰提出预防为主、处理为辅、最少干预的策略采用原则,并具体提出制定规则、保持教学的流畅性、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管理策略[3];教师课堂管理心理问题,郑桂芳在其文中指出:形成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采取恰当的归因方式、掌握同时处理几件事的能力、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4];青年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易忽视的一些细节问题,尹玉则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如:初次与学生见面要避免过于随便,尽快记住学生的姓名,处理当前的事,而不是过去的事,还有对事不对人,避免不必要的威胁等[5];课堂纪律的制定和执行,刘家访撰文论述具体的策略:纪律的制定要吸收学生参与,纪律的适用条件要向学生说明,内容要少而精,表述要尽量使用积极的语言。在纪律执行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检查学生是否明确纪律的原则要求,纪律的执行要公平一贯,尽量采用积极的强化方式;课堂管理中的惩罚策略,李介在文中指出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要根据时机采用“热处理”或是“冷处理”,禁止使用有损学生人格尊严的言语,惩罚要具体,力戒体罚,还有就是要运用“移情性的理解”[6];学生的个性与管理策略,李金华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把学生的个性总结为恶作剧型、自由散漫型、情绪不稳型、消极被动型和思维活跃型五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他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最后还指出培养和优化学生的个性是解决问题的根本[7];和谐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刘述文把“和谐”分解成民主、合作、竞争、创新四个方面,从这四个方面努力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8]。在课堂管理策略的具体应用方面论述最多的是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如:陆忠民的文章里具体说明行为疗法、情感沟通法、自行消退法、目标激励法、自评奖励法、音乐治疗法、归因训练法、适当增加作业法、厌恶疗法九种问题行为的矫治策略的运用[9]。刘翠兰的文章里则是根据问题行为的发生发展而提出预防发生、控制发展、转变问题的三阶段的管理策略,并总结出问题行为矫治的六个步骤:觉察问题、了解原因、制定矫治目标、改正行为、检评效果、追踪观察[10]。王玉东的文中主张各种管理方法系统运用,教师既要随时应变,又要作长期的准备(改善师生关系,改善教学水平等),还要运用认知调整和行为矫正方法引导学生的行为的改变[11]。通过以上的简述,我们可以感到这些文章大多是就课堂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自己解决的思路、方法,给课堂管理者提供借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课堂管理策略研究的内容
  
  1.学生心理和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
  学生是管理的对象,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学生心理的研究主要就是关注学生心理的规律,并把这种成果运用于课堂管理中。如李金华对学生的个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的类型提出具体的管理策略,通过不同的管理策略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发展。学生的问题行为也是课堂管理策略运用的主要对象,策略运用的目的就是改善甚至是改变学生的这种行为,因而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是研究的重点。李莹等人的研究较为全面,她对问题行为的标准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了界定:质的标准就是学生的行为违反了班规校纪,破坏了课堂秩序,量的方面从频率、强度和时间长度几个因素判定。然后对问题行为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问题行为产生有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生理上的生理发育障碍、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和教师的授课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最后她总结出了人文关怀、行为控制、认知矫正、集体连坐、教师消解五方面的问题行为解决策略[12]。
  
  2.课堂教学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影响课堂管理策略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陈时见等人的研究认为,课堂教学方面影响堂管理策略实施效果的因素有三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松紧适度、有张有弛,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有趣和流畅,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当教师在以上的三个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时,教师就成为一个“有效教师”,那么他的管理策略就容易得到实施,管理效果也会较为满意。

  
  3.课堂规范的制定与执行的研究
  课堂规范的制定与执行是课堂管理策略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文学的研究发现,现行的课堂规则存在较多的误区,如对学生的行为约束过多,学生没有合作的空间,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等。一些新的研究就关注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如刘家访的研究就强调学生的参与在规则的制定中的作用,并强调规则要激发学生的积极行为而不是仅仅限制学生的消极行为。
  
  4.课堂教学环境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关注物理的、社会心理的环境对课堂管理效果的影响。如研究发现学生在教室里的位置会影响师生间的关系,距离教师距离较远的学生容易有课堂问题行为。此外,教室的卫生、墙壁上的标语、课桌的摆放方式都会对课堂管理的效果产生影响,实际上课堂教学环境的设置也是课堂管理策略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5.教师课堂管理心理的研究
  教师是课堂管理策略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心理直接影响管理的效果。郑桂芳的研究认为,影响教师管理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教师的归因方式、教师注意的分配和教师的情绪情感的变化。教师只有善于针对自己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调节才有利于课堂管理效果的提高。
  
  四、课堂管理策略研究简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化,在理论上、应用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但同时笔者感到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深化。
  
  1.课堂管理策略支撑理论的统一
  目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三种理论取向三足鼎立,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理论。当然三种理论取向在课堂管理策略实施的不同层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行为主义对问题行为的矫治,认知主义对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变,人本主义对学生人格的尊重都可以说明这一点。同时我们又知道三种理论都有各自的不足,需要互相补充,这就要对三种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一种合理的、统一的支撑理论,可以指导策略实施的全过程。
  
  2.课堂管理策略理论取向的矫枉过正
  目前许多研究者都强调对学生需要的满足、人格的尊重,在一定范围内这是没错的,但过度强调这一点,就会束缚课堂管理策略实施者―教师的管理行为,使师生关系变得过于亲密反而不利于课堂管理效果的提高。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管理策略在有“柔”的一面的同时还必须有“刚”的一面,只有刚柔相济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课堂管理策略的刚柔相济与治国的法治、德治的结合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课堂管理策略的本土化研究有待加强
  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具体的方法较多的是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真正结合我国中学课堂实际情况的理论、方法较少。比如我国和美国中学班级的规模,编制都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势必会影响他们管理策略在我国中学应用的效果,如果死搬硬套,其结果必然不佳,在这种形势下就十分需要本土化的理论、方法。
  
  4.课堂管理策略由知识形态到能力形态转化的研究
  课堂管理策略经验的总结者大多是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是理论功底深厚的专家,他们表述出来的经验是一种知识形态的东西,不能立刻被一些新手所理解、吸收,而是需要比较漫长的过程。如何把课堂管理策略进行分解,使它变成可操作的、逐步提升的步骤,进而缩短知识形态到能力形态之间的转化过程是今后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家访.课堂管理理论研究述评.课程・教材・教法,2002,(10).
  [2]张宇晨,曾健生.课堂管理策略探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5).
  [3]任阳梅,司彩兰.课堂管理的有效策略.山西教育,2002,(15).
  [4]郑桂芳.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心理因素与调节策略.教育探索,2005,(5).
  [5]尹玉.课堂管理的九条建议.中小学管理,2003,(8).
  [6]李介.略论课堂管理中的惩罚问题.当代教育论坛,2003,(4).
  [7]李金华.学生个性与课堂管理.安徽教育,2002,(7).
  [8]刘述文.怎样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
  [9]陆忠民.浅谈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策略.教学与管理,2002,(5).
  [10]刘翠兰,张金福.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当代教育科学,2005,(14).
  [11]王宇东.课堂管理方法的系统运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1).
  [12]李莹,彭秀芳.课堂问题行为研究综述.中小学管理,2005,(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