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灵动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卓敏
在刚开学的时候,我在课堂上询问学生对语文课有什么要求。学生回答说:“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只有不无聊就行了。”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而且应该说在各门学科中,语文的人文性相对而言比较强,但在许多学生心目中语文科目竟然和无聊两个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在教学过程中,常规、单调、固定的语文教学模式,讲讲、读读、背背,完全以应试为目的,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习缺乏动力,因此教学效率低。要想扭转这种局面,结合课堂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情境是个好办法。
情境教学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概念――情境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是人为创设的教育环境、人际环境、活动环境、校园环境,渗透着教育者的意图,富有教育内涵、美感的充满智慧和乐趣的空间。
一、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的有些情境是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的。例如我们给学生讲短语语法知识,语法知识可以说是枯燥的,但在课前设计时,可以把书中的一些课文的标题全都选取过来,设计这样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用课文的标题让学生作短语分析,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趣盎然,而且会让他们产生一种相互间的竞争,他们会为又分析出一个文章题目的标题而感到自豪,内心也会感到满足。又如在讲课文《我的五样》时,我们可设计让学生也选择他们生命中重要的五样,让他们和作家毕淑敏一样,一样一样地删,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同步的情感体验,这样在理解文章的时候,学生就能感同身受。
二、根据课堂情况随机设计教学情境,增强学生自身体验
但是,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整个教学过程并不会全如我们所预设的那样,一点都没有偏差地进行下去。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体验都是不一样的,课堂上有很多的不定因素。针对情境教学设计,我们应把课堂的这些不定因素转化为情境教学的一个契机,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临时设计一定的情境,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临时创设能够增强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情境,使学生像演员一样进入自己的角色去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如在教授《劝学》这篇文章时,学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时,学生对“跬”和“步”的意义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表演何为“跬”何为“步”,这样既形象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对这两字的理解自然就没有那么难了。
又如在分析试卷的时候,阅读理解中有这样一篇文章《带着村庄上路》,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永远是村庄的累赘。”要你如何理解“累赘”这个词。这时我们就可以临时设计情境,进行情感的迁移,让学生感受同类的情感体会“累赘”这个词的意义。可以这样问学生:“当你说你是父母的累赘这句话的时候,你是怎样的情感?说明你父母对你如何?”学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文中的情感,问题迎刃而解。
三、创设情境要以学生为本,以学习内容为纲
课堂情境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它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识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种制胜的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究未来的热情,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很多时候,我们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往往把情境设计当成一件很漂亮的外衣,不是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就是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完全脱离,仅仅是为了情境而情境。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要以学生为本,以学习内容为纲。创设一个情境,要使得这个情境成为问题的发生地、问题解决的支撑点,而不能让情境来支配左右教学。
如《十八岁和其他》这篇文章是父母写给孩子的一封信,在设计情景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父母看文章,然后也给孩子写一封信,与孩子作情感交流的情景,还可以设计成孩子模拟大人的口吻,让学生也来写一封给十八岁的孩子的信的情境。这第二种情境设计就是一个失败的情境设计。十六七岁的孩子没有那种阅历,自然就无法写出真实的情感体验,写的东西自然就是编造一下,应付一下老师罢了。创设情境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为情境而情境,不盲目而一味地追求情境。
情境设计要以感性为情境,以理性为导向。
参考文献:
[1]亓学荣.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现代教学,2006.5.10.
[2]中学语文,2005,(9).
[3]中学语文教学,200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