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实务》课程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传会
摘 要: 《现代企业管理实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不仅能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而且能运用企业管理的原理来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本文从教学定位、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现代企业管理实务》 教材设计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现代企业管理实务是我校所有专业大一新生的必修课程,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懂一些企业管理的知识对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该课程在各专业的设立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提高学生今后的就业竞争力打下了基础。教育部提出,高职教育应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课程改革要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教学。但从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偏重理论讲授、忽视教学实践或实践环节薄弱、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把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针对高职学生重在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尝试,重点强化了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期末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主要从教学定位、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使本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和实用易懂,适合于我校各专业学生的学习。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应直接针对岗位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与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在本课程的目标定位上,我们主要依据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重点,紧紧围绕上述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企业管理理论,而且要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在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在工作中正确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应始终把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作为课改的最终目标。据此,我们提炼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流程。能力目标:能对企业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并初步制定战略计划,能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能应用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并能从事简单的人事工作,了解生产运作过程并能胜任一般的车间管理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包括团结合作、爱岗敬业、不畏困难、勇于创新、勤勉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等。
二、以适应就业为导向,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外,更深层次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因此,学生通过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并取得职场成功打下基础。企业管理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要求在教学的理念把握和内容选择上,做到传统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体系的有机结合,在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及时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最新案例和前沿理论介绍给学生,构建既有理论框架又能结合实际的就业导向型的教学内容体系。过去我们的教学内容以学校为主体,学生参与不足,教学上以学科体系为中心,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为此,我们在认真调研企业用人要求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企业管理教学素材。由于本课程是我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师必须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理清课程讲授的思路,使课程教学与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保持一致,突出重点,找出共性,满足不同专业对于教学内容的共同要求。为此,我们参阅了大量资料,把教学内容分为五个模块,分别为:现代企业管理概论、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每个模块均配有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向实践环节倾斜,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动手参与为主,校内实训和企业实训相结合。
三、以培养能力为导向,应用先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首创,普遍应用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师生的互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寻求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办法。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有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两种形式,我们主要采用后者。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几点:一是选择适当案例。在案例的选择中,所选择案例应符合教学目标,难度适宜并有实际应用价值。二是合理组织案例分析。通常案例要提前几天发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查找资料和分析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文字材料,用于课堂发言。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入管理的现场氛围,为改进企业管理献计献策。三是恰当评定案例讨论结果。管理问题的解决一般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案例分析的评定也没有所谓的绝对标准,主要依据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以及理论的灵活运用能力几个方面判定。
情景模拟:指根据学生可能担任的职务,设计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然后将其安排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现场处理相关问题,并根据处理的方法和效果来评价其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情景模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进行实战演练,把自己置身于企业管理的情境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现场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使学生在情景模拟中表现得更出色,就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对活动的各个步骤进行合理安排,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进行合理分工,在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的同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管理的情景模拟教学内容可以从各个模块中进行抽取。如:财务报表分析模拟、生产活动组织模拟、人力资源招聘模拟、战略决策模拟,以及新产品推广活动模拟。
企业实践:通过校企合作,我校在校外建立了多个的实践基地,定期把各专业的学生送到企业培训,实践形式主要包括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和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两类。参观考察是本课程常用的一种社会实践形式,由企业安排专人带领学生参观并加以介绍。学习参观的内容包括企业的整个运营流程,从产品研发、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到人事财务等,还包括企业发展史、企业文化、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内容。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调研,撰写见习或调查报告,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会带回不同内容和观点的报告,汇总起来就形成了较完整的企业管理实务一手资料,这些汇集起来的资料在不同班级传阅并讨论,就形成了非常生动的教学内容。通过亲临现场的参观实习,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实务有了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四、以实用有效为导向,改革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在考核方式上,应减少对记忆知识的考核,增加对应用知识的考核,多角度全过程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平时对每一节课、每一次实训活动,都要进行记录、评估与考核,学生人人参与考核工作,学生的参与使如此量大而繁杂的工作变得轻松愉快。我们打破了传统单一闭卷考试的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三部分,即形成性考核(平时成绩)、总结性考核(期末考试)与技能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学生平时出勤率、课堂表现和实习表现(如发言的积极程度、组织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等)组成;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包括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两部分,知识考核占20%(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力考核占20%(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30%,以企业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的形式进行。
参考文献:
[1]单凤儒.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8,(3).
[2]李向前.企业管理教学改革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11).
[3]王祥伟.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改革初探.经济师,20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