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怀芹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就是要求提高课堂效率,使全体学生都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高效、全面发展。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教学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每个环节的能力和善于教学反思的精神。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
  
  高效课堂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愉悦的参与下,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高效全面发展,全面达到“三维目标”。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就是要求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要效能。我认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教学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每个环节和善于教学反思的精神,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打造精品课堂,提高课堂效能。
  一、精心设计“三维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三个维度的立体化的课程目标,这个立体化的课程目标体系以知识和能力、进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经”,以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纬”。三维目标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三维目标实现的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和关键。在掌握文本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培养,又有对学科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更有情感的体验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所以在制订学习目标时教师应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是比较单一的,对语文知识的教学目标明确,能力目标、情意目标却比较笼统,导致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水土流失”。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要达成的目标,所以学习目标的制订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要具体化,应细化到认知、技能、情感等领域各项目标,避免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那就是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二要实际化,应在了解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重点,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力量讲清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三要分层化,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教师必须以个体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从而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促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二、“以导诱思”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出发点
  高效课堂要求从传统的师本位回归到生本位,课堂是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引导学生解决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侧重于“导”,变讲为导,适时引导、以导代教、以导诱思;学生应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从中掌握历史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青少年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思维开阔、见解独特、感官敏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给学生的感官以新的刺激,使其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搞清楚哪些知识适合视觉冲击,哪些知识适合听觉感受,哪些知识适合动手实践。为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重内容和方式两方面:从内容上衡量,提问应选准切入点。例如教师应在教学重点处设问,以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质量;应在教学难点处设问,以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提高学习效率;应在教学生长点处设问,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从方式上衡量,提问应注意艺术性。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总之,教师的指导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探究,恰到好处的指导不仅需要,而且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科学的作业设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助推剂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书面习题,由学生自主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达标;习题要适度加以拓展和延伸,要有启发性、探究性,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作业的量和教学的质并非成正比关系,只有科学、合理、适量的作业才能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剂,否则只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在设计作业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应是作业的层次性。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一是体现在作业的目的上,应使其既顾及知识深化层面,又涵盖方法训练层面,还要考虑到学生能力提高层面;二是体现在作业的形式上,应使其既有必要性,又有典型性,从而达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目的,三是体现在作业的要求上,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作业,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做深浅适宜的习题,以便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评价每个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来量化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四、教学反思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源泉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反的做法,进行自我解剖,而且予以更正,逐步完善教学行为,使往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新课程十分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成长的焦点身份”。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主要浸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必备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要求,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如今很多教师都会从教学实践中来反思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质量。教学反思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源泉。
  
  参考文献:
  [1]郭根福.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