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梅勇
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尝试多元化的评价方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忽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或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或是以练代讲,采取无针对性的“广练”、针对考试的“疯练”和不顾合作的“狂练”,挤占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缺失。
有效教学,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互动、有效练习、有效评价等方面。
一、有效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当前数学备课中普遍存在着以下现象:部分教师不钻研课程标准,不深入挖掘教材,备课陈旧老套,仅停留在知识层面;部分教师备课流于形式,不顾学生实情,从网上下载或照搬教参。备课是教师思想酝酿、求索构思的过程,是熟悉教材、研究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和优选教学方法的过程。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和实践者,要深入钻研教材,关注知识的整体结构和逻辑体系,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教师也不能一味照搬,要跳出教材审视解读,摈弃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变通教材的不妥之处,及时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汲取生活中的鲜活素材,把它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之中。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吕传汉教授认为,“创设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起学生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创设一些学生熟知、具有趣味性的生活情境来组织教学,使原来枯燥乏味、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海上日出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圆与直线的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情境创设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增强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3.两案融合,精心预设。教案是教师从教的角度形成的构想、设计、安排,它包括教学探究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和双边活动的组织;学案是教师从学的视角形成的学习思想、方法、过程,它反映了教案的思想和创意,呈现教案的精华。两者相互渗透,互为补充。教学需要有所预设,但数学课堂变化多端,需要动态生成。教师应通篇谋划,精心设计具有弹性的教学方案,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预留空间。
二、有效指导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主义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积极地开展观察、交流、倾听、思考等活动,帮助学生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当学生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出现偏差,教师应及时予以指点,保障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实现。
1.讲授:清晰明了,富有激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营造友好合作的氛围,用饱满的热情、自然大方的教态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系统、条理地讲授教学内容,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教学目的和理解教学内容。
2.提问:控制时机,把握有度。教师应着眼于教学内容的关键点,抓住兴趣点、疑难点提问。提出问题后,要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有效的提问应注意“三度”。首先,教师应控制好问题的难度。问题难度过大,无人能答,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提不起兴趣,激发不了探究热情。其次,要调控好问题的频度。要抓住知识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典型性、高质量的问题,避免题量过大、问题过于繁琐。最后,要注意问题的梯度。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生也存在着个体差异,要重新审视问题,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吃饱,基础好的学生吃好。
三、有效互动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体现动态课堂教学的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对学生加以有效引导,促成课堂上的精彩动态生成。教学应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数学老师应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Flash、几何画板等软件设计课件的交互功能。如在“圆周角”教学中,教师可以自由拖动圆周角的顶点改变圆周角的位置,也可以拖动直线改变圆周角的大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发现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四、有效练习
练习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它对课堂教学起到巩固和反馈作用。然而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机械训练、忽视操作活动;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思维训练的问题。数学作业内容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训练和课堂教学后训练,教师应优化练习设计,选择紧扣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具有趣味性、探索性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分层次布置作业,控制好作业题量,难度要适中,便于学生完成作业。
五、有效评价
教学评价是系统地、有步骤地从数量上测量或从性质上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据此判断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的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弱化评价的甄别功能,实现对学生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是数学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全面的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及时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数学老师要为改变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的教育现状而努力,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