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90后”大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娟

  摘 要: “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本科院校的主力军,研究“90后”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对于高校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90后”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受其出生、生长时期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有其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心理特点 行为依赖
  
  1.引言
  “90后”是“80后”的派生词,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中国公民。如今本科院校的受教育主体绝大部分为“90后”的学生。由于出生年代、生长环境、受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有其自身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教学作为动态的过程,应随着教学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面对“90后”的大学生,大学英语教学面临了新的挑战。本文试分析“90后”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探索适应“90后”大学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2.“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2.1内心要求独立与行为表现依赖并存
  “90后”出生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各国文化交流频繁,学生从小就可以接触外国文化。与“80后”学生相比,他们接受外国文化的渠道更加多样,所获取的信息更加直接,具有更强的真实性。通过电脑和电视,“90后”学生可以直接观看西方的节目,通过书本,“90后”学生可以直接阅读西方的资料。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在国外生活或学习的亲朋好友了解所感兴趣的内容。从学习中他们了解到西方人的独立性。在他们眼中,西方人所拥有的自由正是他们在强压的应试教育下所向往的。于是“90后”学生内心渴望独立,希望学校和家长能够给他们更多的自由。但是当真正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90后”大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求救于老师和家长,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90后”学生对西方文化了解具有片面性,导致狭隘地将独立和放任自流画上等号。二是“90后”学生从小就是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下长大,部分父母会根据他们的成长经历,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或是在问题出现的时候父母会全权解决。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一考订终生,父母向孩子灌输的思想是,只要学习好,其他困难父母就可以为其解决,“90后”学生对父母有着极大的依赖性。而大学教育更趋向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在大学里分数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远离父母的“90后”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直接求助于班主任,对老师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他们内心的要求独立与行为的依赖形成强烈的反差。
  2.1自我意识强和责任感不突出并存
  “90后”学生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呵护中成长,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大多从“我”出发,而不是从“我们”“他们”出发,思考问题具有单向性特征,不会采用换位思考等多方位的方式思考问题。“90后”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导致的结果是,在面对他人的批评和指责时,更多的是寻找外部原因或他人原因而忽视自身原因,不能勇于承担责任。例如,在面对班级凝聚力问题的时候,多数学生的回答是班级不团结,不容易开展班级活动,因此不愿担任班干部。换句话说,大多数同学想到的是“班级为我做了什么”而不是“我为班级做什么”,或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不是“我先为他人做什么”。责任意识较为淡薄,以自我为中心是很多“90后”学生的特点。
  2.3个性张扬和内心孤独并存
  21世纪是一个凸显个人特点、张扬个性的时代,社会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取得成功的途径各有不同,从各种竞赛到各种选秀节目,无不体现着创新的重要性,无不体现个性的重要性。“90后”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大家的称赞声中长大的,都有自己的特长,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刚进入大学,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想体验与以前不同的生活,于是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力图与他人不一样,努力找到肯定自己的方式。对于部分“90后”学生来说,这种个性的张扬主要体现在他们所擅长的方面。而对于自己的非强项,很多同学不能表现出热情,有较强的面子观点,害怕出丑,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不足,有时候表现得不愿与他人交流,体现了内心孤独的一面。同时过分依赖网络也是阻碍学生与他人正常交流的因素。正是由于他们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缺少玩伴,因此电脑和手机就成为了“90后”学生的玩伴,他们往往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脱离了现实的生活。他们认为只有通过上网,才能觉得身心放松,才能忘掉现实生活中的烦恼,网络成为他们发泄压力的主要方式,这体现出他们的内心孤独。
  2.4外表成熟和内心脆弱并存
  “90后”的学生有着成熟的外表,但是他们的内心比较脆弱。他们渴望挑战,但是一旦失败,就容易一蹶不振。因为一次的失败容易否定自我。归根结底,就是“90后”学生害怕面对困难,当困难和挑战出现的时候,他们束手无策。我认为原因如下:(1)与高中相比,大学生对民主的要求更高,同时,大学和大学老师也给予学生更多的民主。部分“90后”学生习惯了高中时期的教师任命制,在相对公平的竞争条件下,他们高中时期所拥有的优越感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于是消极放弃。(2)“90后”学生认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而他们忽视了成功是要建立在不断努力的基础上,当他们发现自己短期的努力得不到及时的回报时,就采取了消极厌世的态度。
  2.5功利思想浓重和社会责任淡薄并存
  功利思想浓重也是“90后”大学生的显著特征之一,大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准备阶段。受社会环境、就业压力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90后”学生耳濡目染接触到一些社会现象,在做事的时候染上浓重的功利色彩。部分学生认为在学生会担任要职、入党等都比学习重要。部分同学将入党的目的单纯地认为是找份好的工作,而对于党和党员的真正认识不够,不能清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这导致有些同学尽管入党,但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能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而其因有二:一是在校担当过学生会干部,在校入党便于以后找到好的工作。二是与学习者活动相比较,上述两种活动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和机遇色彩。
  另外,为了保障考核的公平性,学校将很多考核进行了量化,采用加分的方式进行。其目的是鼓励大家学习,鼓励大家参加各项活动,而加分只是一种手段。学生错误地将加分作为活动的目的,若该项活动加分少或者是没有加分,导致的结果将是很少人或是没有人参与该项活动。
  3.结语
  上述为“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管理中应该充分考虑到“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从被管理者逐步转变为参与者,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关注学生的动态是教育工作者要一直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斯琴格日勒.浅析“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06).
  [2]张玲.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