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探寻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慧娟

  摘 要:大学生学习困难已经引起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学生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对策。
  关键词:学习困难;因素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56-02
  
  由于高校扩招,进入大学的“门槛”不断降低,使得高校生源质量发生了变化,因此,学习困难大学生的人数也逐渐增多。分析研究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寻找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是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
  大学学习困难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由于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心态、意志等原因引起其学习成绩下降,导致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未能达到学校教学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大学生。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极其复杂,主要原因有:
  (一)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综合原因
  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的缺陷是学业不良的原因,分为内部的、外部的和综合性的。内部原因是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不足,学习知识、技能和技巧中的缺陷、不良的学习态度以及修养方面的缺点。外因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方法方面的缺点,以及实验设备、教学技术手段、教具等的匮乏;校外环境(包括家庭在内)的不良影响;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缺少应有的联系。综合性原因通常是指教与学、教育与发展、教学与教育之间的统一遭到破坏。综合性原因常常是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本质原因。
  (二)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自身原因
  1.精神卫生偏异:精神卫生偏异又称精神卫生问题,是指学生心理发育偏离了正常轨道。与同龄的正常同学相比,在性格、情绪、行为、人格、注意力、神经症倾向、社交能力等方面有问题存在。精神卫生偏异妨碍了学习潜力的发挥,这是学习困难最多见的原因,也是最容易忽视的问题。调查资料表明:学习困难者80%以上伴有精神卫生偏异的现象,而且其程度越严重,则学习困难越难纠正。
  2.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未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入大学以后,大学学困生不知如何安排学习,惰性大,依赖性强,不会自主学习。
  3.缺失人生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困难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①缺乏远大的理想,未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新的学习目标;②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对所学专业课提不起兴趣,导致学习成绩大幅下降;③自控能力较差,不知如何管理自己的课余时间,容易受外界影响。
  4.未能合理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造成偏科倾向:一些大学生凭个人的喜好学习,喜欢的学科就学得认真,不喜欢的就不愿学习,造成偏科倾向。
  5.躯体疾病:还有很多疾病会影响孩子读书学习的能力,造成学习困难。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慢性肝炎、肾炎等;严重的脑部损伤,如脑外伤、癫痫,以及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等。
  (三)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高校原因
  1.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忽视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导致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需求。此外,不注重知识的更新,教学严重脱离实际,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2.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放松,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下降:近年来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干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展难度很大。处于松软状态下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上无严格的要求。
  3.保姆式教育结出的苦果:这种教育特征重看管轻学生的自主意识,重智力而轻非智力因素,重校内轻校外。受此教育模式的影响,进入大学后,无法独立处理生活事件,合理安排,导致学习困难。
  (四)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社会原因
  1.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兴趣狭窄,爱好很少,一门心思考大学,没有特长和爱好。在考上大学后出现了“理想间隙期”,致使学习动机较弱,存在潇洒地静待大学毕业的思想,而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
  2.部分学生产生成绩好不如“后台硬”的误解: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人为因素干扰太多,“有背景、后台硬”的大学生,即使学习成绩差也能找到好工作。这种社会不良风气使部分来自贫寒家庭的学生觉得社会不公,感到前途渺茫,导致他们学习动力不足,不思进取,厌学情绪较大,有的就成为了大学生中的“混”族。
  3.脑体倒挂横向辐射产生的同步效应:现实存在的脑体倒挂,分配不公,知识贬值的现象,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就业途径与文化层次的高低无直接联系,社会分配不能体现学而优则富的原则,导致教育无法产生磁性效应。一些尚无辨别能力的学生患上了可怕的“短视症”。
  4.家庭原因:父母一方去世、父母离异、父母长期分居、家长过高期望、家庭突然变故等原因,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极大压力,由于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心理调试,久而久之产生学习困难这种现象。
  三、针对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学习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与成年初期,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一个迅速变化与发展的震荡期。大学学困生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其大学学业的完成、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做好大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帮助他们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心理问题,使他们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学校应全面、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大学学困生要进行重点追踪,深入了解和关注其心理状况、思想状况,为其建立专门心理健康咨询档案,掌握其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治疗,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学校可采用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心理沙龙、团体辅导、个别心理咨询及专项心理素质训练等方法,有效地帮助学习困难大学生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二)培养学习困难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其心理素质
  非智力因素既是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也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要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成功动机等成功心理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并促使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形成和启动大学学困生自身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1.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效利用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鼓励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让学生喜欢教师讲授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热情,用自己的感情诱发感染学生,引起师生间的共鸣,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2.培养大学学困生健康人格,让他们抬起头来,走出阴影。加强素质教育,发展他们的特长。通过发展其特长,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诱导他们尝试成功;为其创造充分展示特长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对有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学困生进行个别交流,并予以特别关注和帮助。
  3.培养大学学困生的坚强意志。要教育他们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失败,要经得起挫折的磨炼,学会自我调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增进心理健康水平。要使他们认识到,失败不可怕,一个人只要不断追求,总会有成功的机会。

  (三)帮助学习困难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优化学习动机的同时,加强对大学学困生的学习指导,引导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态度端正,才能获得经久不衰的学习动力,从而把上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的新起点。
  1.入学教育侧重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入学的大学生由于高考压力的消失很容易产生“松口气”的思想,因此在入学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非常重要。邀请德高望重的教师进行入学教育,让同学们了解到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定出学习目标及毕业后的理想,要求学生为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不仅具有促进人的学习的作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会使人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促进人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研究表明: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与智力高的学生相比,显示出更大的优势。因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验成功的愉快和学习的欢乐,这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第三,利用动机的迁移,引导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第四,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保持教学方法的新颖性。
  3.注重学困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归因研究结果表明,一部分学生把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归于能力、努力这些内部因素,认为自己学习不好的原因是“能力差”、“自己努力不够”,这此学生往往乐于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而另一些学生则把成绩不好的原因归于“考题太难”、“老师教得不好”、“该课程引不起我的兴趣”等客观原因,这些大学生往往不愿意接受帮助,缺乏学习动机。设立学习进步奖,制定“一对一”互帮互学制度对解决此问题具有一定的效果。
  4.利用学习反馈进行检查评价。学习反馈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中具有诱因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组织班委、团支部对学生各门课的作业和笔记进行检查评比,对作业和笔记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将这些作业和笔记进行展览。
  5.大学学习不仅仅是课堂里和教科书的内容,还包括其他方面,如获取信息、做实验、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及各类竞赛,参与各种集体社团活动,参加讲座、进行社会调查等,因此,可以通过此类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困难学生观
  大学学困生同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们也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求,他们的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教师应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的理念,帮助学困生充分利用自身及周围环境中的优势,使其能力与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与发展。教师应积极探索有利于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考试考核办法,鼓励教师采用各种有利于检验学生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方法。
  
  参考文献
  [1]卫爱军.高校大学生困难群体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J].前沿,2007.7
  [2]沈建伟,陈海英,竺炯林.高校学习困难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J].新西部,2008.12
  [3]周俊.高校学习困难学生成因分析及矫治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08
  [4]肖星.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2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