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占华

  摘 要:在生物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有部分教师重生物知识传授和科学素养培养,而轻人文素养培养的现象。他们普遍认为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理应是文科教育的任务,与理科教育没有多大关系。笔者认为这种观点缺乏科学性,并努力想通过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来谈谈在生物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关键词:生物教学;人文素养;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46-01
  
  生物学科隶属于自然学科,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生物教学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轻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很多生物教师认为,德育教育的渗透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应是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的事情。生物作为一门理科当然应更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支配下,生物课堂教学往往把人文学科和科学学科截然割裂开来,把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严重对立起来。然而,笔者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始终觉得这种理念和做法违背了生物学科的精神实质,也违背了教育的真谛。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生物教学除了从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了解世界基础和先进的生物科学与技术,鼓励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还“强调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教育的重要性”。它明确指出,要“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要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要让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要激励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还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呢?笔者认为可以紧密结合文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拓展课前,关注生活引思考。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主阵地都在课堂,但它的外延绝不局限于课堂。生物教学也是如此。教师的知识传授主要在课堂上,但学生的获得、人文素养的培育有时却在课前。在多数情况下,教师在讲授新课前,都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准备,或开展社会调查,或搜集有关资料,或初步尝试实验……这不仅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还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社会调查、自己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把自己融入社会,真切地让自己变成了社会生活的一份子,而不仅仅是旁观者。这有助于强化生物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助于让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有助于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和思考。
  2.立足课堂,结合文本共商讨
  生物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离开了课堂这块主阵地,就犹如水中浮萍失去了根。课堂离开了文本,教学就变成了无本之木、空中楼阁。课堂教学如果是照本宣科、一言堂,不与学生互动,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又会变成死水一潭,毫无生气。这样的课堂还谈什么创新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培育呢?因此,生物教学必须牢牢立足于课堂,紧紧扣住文本,深入挖掘潜藏于文本之中的丰富的人文资源,通过共同商讨的形式来使学生既学到科学知识,又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例如,学生在学习“人的生殖”这一节内容时,由于我国的国情,许多学生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不肯正视人的生殖系统和生殖问题。怎么办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先抛开这个问题不谈,却出人意料地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两个问题:一是“我是谁”?二是“我从哪里来”?这两个问题的提出一改过去教学这一内容时的沉闷气氛,学生们变得活跃起来。这好像不是在学习令人“难以启齿”的生殖知识,而是在作自我介绍,在发表演讲。气氛达到一定程度后,我紧接着抛出第三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感恩父母?学生们自然而然就谈到了伟大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那么胎儿是怎样形成的呢?问题到这儿,我觉得已经水到渠成了。再跟学生们讲生殖系统和生命的孕育、诞生时,我发现学生们的神情十分专注,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也很高。从表面上看,生物教学好像与人文精神形同陌路,但通过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时是可以“人文”搭台,“科学”唱戏的。
  3.扎根实验,感受魅力谋发展。生物是自然学科之一,那它当然要重视实验,扎根于实验。那么学生们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就不包含有人文资源吗?答曰“非也”。做实验首要任务是从中揭示科学的奥秘,得到科学的知识。但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仿佛是一对孪生兄弟,总是形影相随的。我们只要善于思考,总能在科学实验中发现人文素养的影子。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人类”只是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而已,我们不能漠视草木的存在,更不能剥夺它们的生存空间。如果这样做,那是人类的愚蠢和无知。同时一棵小草尽管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它们却坚守着岗位在默默奉献着,作为二十一世纪主人的青少年大可不必因为某些不足而妄自菲薄。你们应该顽强拼搏,立足于平凡的岗位上为这个世界增添一抹新绿!我不觉得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多余的。生物学研究的是生命,一个生命不应是另一个生命的终结者;不同的生命之间应相互关照、相互爱护,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在做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只是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还可以感受到人文的魅力和关怀,它将促使学生向着和谐的方向、向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和以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科学素养的培养相辅相成的。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势必影响到生物教学的完整性,也势必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如果我们的生物教师能结合文本特点、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中国的国情特点,有机地在生物教学中渗透进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那将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学生的长远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也必将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2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