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牛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芹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作文教学方式的因循守旧、一层不变,使得我们的作文教学如同陷入重围的孤军,左冲右突,却并没有突出低效的重围。如此作文教学的现状犹如一把寒气森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作文教学的头顶,让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得不深入思考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突变”。
  关键词:创新型;写作教学;模式初探;阅读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161-01
  
  一、着力丰富素材积累
  常言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生动精彩的作文离不开丰富素材中的语言积累。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从阅读和生活两方面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追寻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1.阅读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吕叔湘先生说:“阅读的本领学会了,自己写文章就不难了。”然而,近年来随着考试指挥棒的魔力不断增大,学生整天沉浸在“题海战术”里,注意考试技巧和能力,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进行阅读,如果进行阅读也只是“一心只读教科书”而已。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强化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素材积累。具体做法:(1)坚持课内阅读。通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优秀品质,提升文化修养。(2)鼓励课外阅读。要求学生每周能利用固定时间阅览图书,并积极征订课外阅读书报。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应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2.生活积累。“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人生活的再现,学生的生活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造成什么文章。”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让他们在雨中观景,夜晚赏月或看电视、读书、听故事等。同时,在学生用心观察、丰富积累的基础上,可通过随笔、日记等形式,让学生及时用几句话或几段话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并定期进行介绍、交流,让学生掌握第一手材料。
  二、强化习作思维训练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①借助诱导物引发想象。如,听朗读录音,脑中想像画面;听一段音乐,描绘其中的色彩;看一幅图画,想像其中的声音与韵味。②进行改写、扩写等训练。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者可选择一些容量大、富有深度与广度的范文材料,要求学生在原文基础上展开大胆想象,进行改写、扩写等训练。如,“诗改文”、“文改诗”,续其结尾等。③出具科学探索与幻想的题材。如,“没有磨擦力的世界”、“21世纪太空旅游”、“当地球失去引力之后”等等。④开展实践活动引导想像。如,评点新闻事件、推测热门电视剧中主人公的命运展等。
  三、改革习作评价观念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笔者以为,本质意义上的“赏识”应是一种激励,应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写作活动中获得必须的成就感。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在作文评改中总认为学生写作水平有限,总喜欢用苛刻的眼光来审阅学生的作文创作,总希望在儿童的作文中能够荡漾出成人般成熟、深刻的思想感情。同时,对于学生中那些略显幼稚、琐碎、不典型但颇具真实感的习作往往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因此,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评价作用,积极改革习作评价的观念。对于学生作文中闪现出的“亮点”,我们应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品味,去肯定。如语言的幽默风趣、构思的独特新颖、遣词造句的活泼灵动等。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于学生文章中的错误指出要有计划有层次,要用商量的语气或提出建议的方法提示学生改正,不能一次性地指出较多缺点,把文章说得一无是处,而让学生丧失写作的信心。
  四、尝试多元习作批改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了教师满盘批改作文的方式。实践证明,老师全批全改往往劳而无功,造成大量无效劳动。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新课标》中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因此,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们应创新作文批改的方式。如①师批生改;②小组修改;③传阅评改;④独立修改等。以小组合作批改为例,可把程度不同的学生搭配成一个批改小组,一个小组内可安排4――5位成员,2个成绩优异的学生,2个中等的学生,1个各方面较弱的学生,集体讨论评改方案,轮换评改。具体要求:对于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可根据常规训练的要求进行评改;对于作文能力中等的学生可根据重点训练的要求评改;对于作文能力较好的学生着重在文章的润色上进行评改;最后再集体讨论填写“作文评改卡”。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批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改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阅读他人习作,吸取其中有益的 “习作营养”,在优劣互补中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尹均生.江少川;国外写作教学发展一瞥[J].中学语文,1981年04期
  [2] 王栋生.“反作文”反出真作文[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杨兴满.注重人文关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中写作要求的最大亮点[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2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