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兴趣牵手美术创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维娜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事物活动的意志倾向,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是和情感相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他就像是一块“吸铁石”,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主动的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思维和创作,达到尽可能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兴趣;牵手;美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33-01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个基本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那么,如何有效而全面地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创作兴趣呢?
  一、紧扣学生需要进行教学,提高美术课的地位和作用
  “需要”是人的内驱力和动机的基础,只要是需要的,就会有意识的争取得到。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表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满足需要作为理论依据,有了学生的动机和强大的内驱力,对学习容易产生兴趣。
  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直接兴趣为主。它是指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感到需要而产生兴趣。这种兴趣能鼓舞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它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具有较强的推动力,能鼓舞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使学生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例如,在“母亲节”前夕进行制作康乃馨的教学,“教师节”来临之际教授同学们做丝袜花,新年将到时教学自制贺卡,或是为学校的运动会和艺术节制作海报,这些内容都能顺应学生需要而使学生有兴趣的学习。此时,教师的教学就是满足学生求知、求能的需要。自然,学生能进一步认识美术课的作用和功能,久而久之,对美术教学也更重视。当然,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加强对社会、对人文的了解与关注。
  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绘画兴趣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课堂上应尽量运用美的语言,美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要善于针对不同课题的内容的艺术趣味来引导,启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从教师美的语言中获取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可适地作示范性的演示、辅导、制作或运用教具、现代化媒体示范展示给学生,使学主直接获得直观视觉美的信息,通过直观感受,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教师示范过程的系列表象活动,使其获得深刻印象,自然去增添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进行各种尝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给学生尝试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心就不会产生兴趣。在课上让学生用蜡笔,用油画棒,用水彩、水粉各种绘画材料甚至就用自己的双手来进行尝试,每一种尝试都会带来不同的画法和效果,学生的绘画越来越活,创造性也随着不断地发挥。作为美术教师,应当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力,都有自觉探索愿望。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发现他们的创造力,更应点燃他们的创造力,针对每个学生的素质要求,营造创造教育的时间、空间、环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此外,还要做到作业练习要活。美术的表现形式是非常丰富的。美术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不宜千篇一律,在确定了练习内容后,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把所学课知识通过练习和发挥能得到好的巩固和提高,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烁和培养。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保护学生儿时玩游戏的心态,泥塑不就是玩泥巴的延续吗?工艺制作不也是做玩意的游戏吗?应给学生多一些宽松创作的自由,并帮助他们创作的成功。对学生因操作成功发现意外效果而手舞足蹈的,教师不仅不制止,还应陪伴学生高兴地说:“哇!你制作得真好啊!”“真是了不起的发现!”甚至鼓掌予以鼓励。这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喜悦心理,而且强化了学习的兴趣。
  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对新异事物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美术是情意性的学科,应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自由的创造。
  总之,在教学中,就让我们试着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教学需要认真处理教材,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能全身心地真正投入学习活动中;就让我们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有一种学中有乐,乐中有学的感受。就让我们把兴趣当作最好的老师,让它打开中小学生的美术创作之门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