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星位

  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达到“我要学习”的主动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通过多年的教学探讨,我提出如下几个建议。
  (1)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一课时,经过与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李欢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李欢,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我走过去,抚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我特别高兴,这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深呼吸,一字一字地把你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适当的鼓励和赞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2)以“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众所周知,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兴趣的学科。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肢体语言、课件、简笔画、折纸、讲故事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一年级数字1-9的字形时,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铅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国旗,5像鱼钩,6像教笛,7像拐杖,8像花生,9字把6反转来。”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唤起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以“争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每个学生是不相同的个体,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计算“26+77”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满十进一”方法,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93”,班里一阵争论,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
  (4)以“动”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似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完《测量》时让学生动手测教室物体,同学手指长宽等;在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在教学完《图形》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图形拼成各种自己喜欢的图案……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注意对学生的兴趣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只要教师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把全部精力和热情倾注在课堂教学上,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言传身教,一定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6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