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 艳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无定法,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行之有效的教法只能是能让学生最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经过摸索和借鉴,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通过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取得很好的成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联系生活实际,寓教于乐,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要结合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好奇心理、知识基础程度,穿插一些新颖的、趣味性浓的知识,像磁铁一样将学生吸引住,让他们在乐趣中学到知识,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把兴趣培养不断的推向高潮,产生良好的、积极的“连锁反应”。比如小学一二年级,多从讲故事、做游戏入手,小学五六年级,多从幽默奇闻、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入手。如在上小学乘除法运用时,可以让几个学生来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让他们在购物中充满趣味地实际运用乘除法,从而加深了印象,学到了知识。小学高年级的面积计算和土地丈量教学,可以分组让学生到实地去测量,看哪一组测量的最准确。通过种种尝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起来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2)倾注爱心,融情感于教学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师生交流沟通,使学生乐于受教,同时产生与教师交往的愿望,并在交往中获得效益。因此,在教学中师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可使师生从中得到激励,使教师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增强工作的责任感、荣誉感、坚定其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心,使学生感到师爱的温暖,感受到教师的殷切期望,并将其转化为奋发向上的动力。比如对班上的后进生,他们因为成绩差,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不愿与其他同学交往。教师应拉近同他们的距离,利用班级活动、个别谈心等方式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逐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提起对数学的兴趣,成绩也就渐渐提上来了。
  (3)提倡鼓励,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对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切不可挖苦打击。部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往往会遇到障碍,如果不鼓励和引导,他们常常会望难却步,继而产生厌学思想,从而成为学习的失败者。我有一个学生,是上个年级留下来的“老干部”,第一次数学检测,才考了8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我拿着试卷对他说:“不错,还能考个8分,比0分好多了!”他听了我的话,眼睛一亮,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受到了表扬,于是认真审视自己的那个8分,心中树起了一点点信心。从那以后,他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勤学好问起来,期末竟然考了60多分。可见,学生并不是天资不好就注定不可造就,关键在于教师的鼓励和引导。
  (4)倡导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运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使小组之间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局面,实现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主体的地位得到体现,数学兴趣得到了培养。在互相竞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我在上五年级时,我把全班学生按优良中差平均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每次考试、测验和竞赛都进行小组评比,对于总体成绩好的小组给予适当奖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面共同进步,体现了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队精神,激发了团体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提高了数学成绩。
  (5)多渠道激发学习兴趣。除了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班上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数学竞赛外,鼓励学生参加县级以上的各种竞赛。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竞赛,既能大大提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在竞赛中得到锻炼,提高了能力。
  总之,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想方设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把数学教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