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变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祥银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建立在对现象的观察、对实验的分析总结基础上的探索性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诸如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跟着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小结等几个步骤,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物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实验探究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不再是被动的进行,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学观念的转变刻不容缓。根据《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我认为物理实验教学应有以下几点变化。
一、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变为助理者和服务者
以前的实验都是教师按教材向学生灌输。一切知识、结论都由教师讲解告诉,学生机械地接受,依样画葫芦完成任务了事,无需多动脑筋,使学生最初满怀的浓厚的实验兴趣,逐渐减退下来,实验的探索功能和思维能力也最终被淹没。新课标提出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不管是学生实验,随堂小实验,探究小实验等,学生应处于绝对自主地位。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实验的必要条件,努力挖掘蕴含于教材中可供探究的素材。由学生自行提问,设计实验方案,亲手实验操作,自行评估和交流,亲身去体验实验探究。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科学探究必备的知识基础,指明学生实验探究的方向,主动参与评估与交流的活动,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指出成功与不足。还应注意以表扬为主,实验探究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树立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为学生做每一个探究实验,当好助理者和服务者。
二、由按步骤实验向设计探究实验发展
以往的实验都是教师按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器材,学生按实验桌上的实验用品和教材上的(或教师拟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学生的实验基本上属于一种纯技能的训练,停留在表观层面,缺乏足够的思维。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目标是:“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教材中也有多处设计实验的内容,例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等。这些实验的开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由人为的实验界限向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转变
以往的物理实验常被分为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等。实验分类的自身并无不妥,但实际教学中常导致观念上的障碍。课外实验课外做,课内实验课内做;学生实验学生做,演示实验教师做。学生失去了许多动手的机会。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应鼓励学生自己亲手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协助和点拨;要鼓励同学之间、同学老师之间的实验协作;实验教学应不受器材、场所的束缚,要勤俭节约,开动脑筋,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
鼓励学生多动手做实验的有益探索,是指导学生创建“家庭实验室”。指导学生开展家庭实验有助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有助于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科技发展联系起来,扩充学校教育资源;有助于改变学生不易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同时家庭实验也满足了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学生家庭实验应遵循就近、就简取材,可操作,安全可靠,趣味性与直观性,互助合作性的原则。从八年级学习物理开始,指导学生创建家庭实验室。并随着学习的深入,根据知识内容逐步完善。到学完初中物理全部课程时,“实验室”里的东西应有尽有,既有废注射器、小药瓶、塑料盒,自己制作的卷尺、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还有家长帮助找到的导线、小灯泡、电源等。课外,学生可用这些器材,根据自己的兴趣设想进行实验、创新;课内,学生可利用这些器材广泛地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四、由课本、课堂、学校走向生活、社会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事物,观察和探究身边的物理现象,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明白物理源于生活,感觉物理就在身边。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亲身感受物理知识的作用。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物理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不足,又如,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发展,由静止对照结论、答案向互动、交流、合作、讨论发展,使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操作变为主动、探究的实验,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很多时候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超出了教师的预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