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学校德育低效成因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前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德育呈现严重滑坡现象,德育低效,甚至无效。具体表现在:学生怕受挫折,学习无坚强毅力,任性自私,我行我素,缺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毫无奉献精神等,使得学校教育面临严重的考验。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们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了一些研究,现谈几点看法。
  道德教育低效成因如下:
  
  一、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脱离
  
  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然而,当今的道德教育却成了空洞的政治说教,道德要求成了一种毫无感情的训令,学生毫无道德体验过程。或者把思想政治课等同于自然科学课。这些,让学生品德严重脱离社会实践,而这种纯灌输式的道德教育,只能会产生唯心主义,教条主义的观点,绝不能真正陶冶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道德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德育决不能脱离社会实践,道德教育工作如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道德观念多元化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道德观念也随之改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尔虞我诈、贪污腐化现象日益严重。笔者认为,要使这些不良现象逐渐改变,必须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具有新时代意义的符合大多数人道德利益的社会道德体系。
  
  三、德育的纯理论性
  
  德育理论化,是目前德育工作的一个误区,有的把教育与智育并行,或者仅在理论上对德育全面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而在学科教育中德育的渗透大多是生搬硬套,学生的三维目标未能充分实现。因而,教育方法的改革,教育理论的进一步丰富,教育策略的逐渐更新,更是迫在眉睫。
  
  四、个别教师道德素质低下
  
  由于个别教师自我教育或道德水平较低,很多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忽视自身道德修养,或者只重言教而忽视身教,自己不以身作则,只知训斥,不去感化,导致德育工作效益低。
  另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没有得到真正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也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
  再次,学校管理工作的不科学,在评职晋级时德育课教学所占比重不大,使老师不愿做德育工作,或者敷衍了事。
  根据上述原因,我认为可采用以下一些对策
  
  一、切实改变德育严重脱离实际的现状
  
  无论中小学,可利用活动课时间,让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接受生活的考验,积极投入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接受社会教育。同时,研究和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工作方法或经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
  
  二、加强德育理论研究
  
  重视德育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加强学生个性品质的探讨,重视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个性,让学生德智并存,共同发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育理论,力求使德育工作整体优化。
  
  四、提倡德育自然化
  
  以教师为表率,德育社会化,创造和谐育人环境,绿化、美化、净化、人文化,使学生身心得到净化,得到
  自我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达到“教为不教”的潜移默化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