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促进英语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清平

  摘 要: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记忆、个体的认知活动、自主学习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关键词: 情感态度 英语学习 情感教学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对情感因素的忽视是导致英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因素之一。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新颁布的《课标》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即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并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一、情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情感态度具有理智性、社会性和易变性的特征,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功能、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操作系统;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情感态度的动力功能表现为:动力系统作用大,操作系统的效率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反之,学习效果就不理想。
  二、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
  语言学习的效果直接或间接地受情感态度的影响。Krashen通过“情感过滤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对情感和语言学习关系进行了形象的阐述。情感过滤说认为,有了大量合适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外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变成语言的吸收。当学生拥有了积极的情感(如动机、兴趣、自信、自尊、愉快等心理状态),输入的语言大部分就会被内化和吸收;反之,学生产生焦虑、烦躁、紧张等消极情绪时,大脑的语言习得机制就会对语言材料进行情感过滤。学生的消极情绪越重,情感过滤的量就越大,语言的输入率就越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情感方面的困难,使语言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
  三、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1.淡化教师权威,培养学生对英语教师的良好情感。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英语教师的情感认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了敬畏心理,甚至从内心排斥和不信任,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提不起兴致,没有热情,也更谈不上语言学习的合作与交流。因此,老师首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呼百应的知识权威的形象,要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要充当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言谈举止要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要营造一种开放、自由、民主的英语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这种教学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水平。
  2.淡化评价结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过分注重终结性评价,即测试。评价的内容侧重对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重结果、重成绩。学生成绩一旦不理想,便会感到焦虑、自卑和自责,自信心也会因此受到严重的打击,部分学生甚至会“谈考色变”。新课程改革倡导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的程度进行评价,教师可获得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到诊断、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形成性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的功能,淡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作用;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淡化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体验成功,也能享受到新的评价方式所带来的快乐。
  综上所述,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综合素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都不可忽视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傅道春,徐长江.新课程与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项成东.情感过滤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6).
  [5]杨宇学.情感、策略、文化教学目标刍议.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2).
  [6]黄远振.情感的内涵及其与英语课程的关系.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