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简璞
有的学生说数学枯燥无味;有的学生说数学奥妙无穷。为什么学生对数学的态度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关键是个人学习兴趣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
“兴趣”是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些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地片面认为,只要习题答案正确,学生记住,考试就没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学生一旦回答出错,我们就很难沉得住气,不免训斥几句。久而久之,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学生“碰壁”多了,也就不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数学的兴趣荡然无存。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1.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对数学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联系生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个性。要达到这种境界,老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丰富的联想、生动的讲解、精美的作图、严密的推理、巧妙的方法、娴熟的运算技巧等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情感,激励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使他们感到亲切、可敬,产生情感交融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2.鼓励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从各个方面尽量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让学生走上讲台。有时让学生走上讲台,扮演教师的角色,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喜欢参与及自我表现的心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同时能极大地激起其他学生的好胜心理。当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高峰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在愉快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2)让学生自编练习题。讲完一个章节后,适当地让学生自编练习题,可以使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与应用所学知识,对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十分有用。在学生编题前,教师应事先声明,要着眼于自认为重点和平时容易出错的方面。教师从学生自编的练习题中,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水平,并且还能发现学生掌握知识不全面的地方。教师再把学生自编的练习整理归纳,去粗取精,返还给学生进行练习。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潜在力量,使学生的心智活动得到改善,提高了能力和智力,又使学生兴趣倍增,增强了学习信心。
(3)让学生改错。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有:①作业中出现相同类型的错误,让学生互改或自己改,要求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提高解题的正确度。②作业中出现逻辑性的错误,由优秀生改,激励优秀生去努力思考、理解、探求正确解法。③作业中直接运用公式、定义出现错误的,由“差生”改,促使“差生”对公式、定义的记忆、理解及运用。
实践证明,学生参与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培养了想象、判断、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以“争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
4.以“动”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之父赫尔马特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对学习有厌倦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如果能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永远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7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