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有效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探究意识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智 张秀芬

  摘 要: 当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存在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的不良倾向。要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实现对数理逻辑的构建,需要教师关注学生本位,反思教学行为,重视课堂的有效教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课内课外兼收,探究与游戏合一,符合小学生心智特点的数学教育策略。
  关键词: 探究意识 数学计算能力 有效教学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重过程、轻结果,而又不迷信结果。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教师、教材三者密切配合互为提高,共同实现了知识的构建。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知识。在有效教学的背景下,提高计算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计算往往被我们所忽视,表现在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引起对计算教学的重视,在方式方法上进行一定的改进,既要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又要注意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有效教学
  1.以矛盾处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意识。
  探究活动以问题和矛盾入手,要求恰到好处地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平衡,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受到挑战,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其去发现、创造,勇敢地跨出探究的第一步。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认知,或者复习旧知,以旧拓新;或者巧设情境,激起热情;或者联系生活,引发矛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引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熟练运用技巧,在充分掌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尽情地去想,尽情地去猜,引发思维的火花,让这火花能渐渐燎原。这时教材已不再是白纸上的黑字,而变成了鲜活灵动的中介,成了师生互动的平台。
  2.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精心设计知识呈现的层次。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促进者,引领学生渐入课堂知识发现的胜境。教师不仅要重视过程性目标的实现,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逻辑与知性构建的过程。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层次,要让他们随时碰到问题,又及时解决问题,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观察、分析,主动达到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体验了成功的情感。教师在这个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应巡视并与各小组交流。正如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所言,创造力量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探究中教师不应居高临下,认为自己就是权威,而应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商讨,鼓励学生多发现、多质疑,多提方案,要真诚学会倾听,适时评价他们的探究过程。从而制订适合学生进程的学习计划,必要时适时演讲,示范或讨论。
  二、关注学生本位,反思教学行为
  1.以兴趣为契机,强化学生心理内驱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推动学习的动力之源。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除了设计许多实际问题外,教材提供了富有童趣的多种活动和游戏,如神奇算式的找规律活动,火星探险的数学游戏,谁先到家的竞赛,森森医生的纠错活动等,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活力。
  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口、笔、算盘齐上阵,多媒体、卡片,该出手时就出手。听算、视算、抢算,自编计算等方式大拼盘,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惧怕计算的心理转变为快乐计算的心理,自觉并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动力。
  2.研读教材文本,寓教于乐。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学生能否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很大程度上与能否理解掌握数的概念、运算定律和计算法则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出计算差的原因。通常是因学生算理不明、法则不懂、性质不清、定律不熟等情况而造成计算失误。
  认真研读教材,用教材广阔的视野构架学生富有挑战性的探究能力,发掘教材中对儿童心智成长的生活化问题。如探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商不变的规律等,已使我们的计算不再仅仅是“屠龙之技”的临摹传授。寓教于乐,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概念、原理、方法的深入理解,使教学活动灵动而不失规矩。
  3.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
  审视学生在知识点上的掌握上出现失误原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个别学生计算错误率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验算等不良习惯造成的,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抄写下来的题目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不错不漏,并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利用估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同时,要规范学生的书写,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保持作业整齐美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探究与游戏合一,有效教学的应有策略
  1.强化心算,催进学生数理逻辑的发展。
  心算是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所以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算训练。
  在我的日常教学中,低年级可采用游戏的形式,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卡、幻灯片,兼以游戏进行训练。而依据高年级学生智力发展的层级,训练可以是指名答、抢答、听算、视算等形式,采用个性化方法,并尽量坚持每节课前适当练习,这样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内课外兼收。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有效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的“探”,使教与学产生共振、和谐发展。鼓励学生心到、口到、脑到、眼到、手到,使探究由需要转化为一种习惯,折、画、涂、圈、算、演、猜、记、考等形式多位一体,互为表里,游戏与探究熔为一炉。
  鼓励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尽情地展示,当有了一定的探究成果后,学习思维的合理性还要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课堂上要给学生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可以指名发言、小组推荐代表发言,也可上台演说、补充叙说、总结陈词,教师要用精当的语言,对学生的探究与宣讲过程作出总结性、指导性的评价。对所探究的问题,学生应涉及而未涉及的地方做提示补充,对一些应深化拓展的地方做出一些归纳延展;对一些仍有争议的问题,或是留下空白供以后思考,或是课后兴趣活动,为课外的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探究意识的萌发,使学生和老师共同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教师必须以有效教学为出发点,优化教学行为,使探究成为数学教学中师生共有的一种习惯、一种能力。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全面提高数学计算能力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充满爱心。假以时日,相信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较快提高。
  
  参考文献:
  [1]董砚霞.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J].科技资讯,2006,(2).
  [2]黄丽玲.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南方论刊,1998,(9).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94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