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盛冬梅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尤为重要。作者就好何培养高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高中生 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方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培养高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谈一些看法。
  一、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没有掌握好的有关旧知识,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为学习新知识扫除障碍,而且可以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带着疑问听课,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习呢?首先,初步阅读教材,了解新课的内容(如概念、性质、定理、公式等),为听懂新课打下基础。其次,找出重点、难点,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并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最后,尝试着做几道课后练习题,看什么地方有困难。这样预习后学生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听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养成学生自学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二、培养课内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适当笔记的习惯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专心听讲,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得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因此,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走,听懂课的同时弄清楚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式及思维过程,并加以体会和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其次,应积极思考,在老师未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前,自己先预测,并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老师所讲有哪些不同。最后,在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的同时,还应做适当的笔记,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地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后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三、培养课后巩固的习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事实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首先,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巩固当天上课内容的同时也就能检查当天听课的效果,从而为改进听课方法及增强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其次,完成作业,这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悉心培养学生“及时、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的习惯。我们应该对作业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审题、规范书写、细心计算、不拖拉、不抄袭并按时完成,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因此,在解题前,必须认真审题,仔细推敲,挖掘隐含条件,寻找突破点,形成解题思路。数学离不开计算,正确计算是正确解题的保障。因此,在计算时,须认真、细心、有耐心,对于复杂运算,还要掌握算理,寻求简便方法。作业完成后,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检查出的做错的题目,要仔细反复地琢磨,找出错因,及时纠正,养成这样的习惯,解题时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从而提高自我评判的能力。
  四、适当多做题,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在所难免的,通过做题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夯实基础,再做一些课外的习题(如配套的练习册),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对于一些易错题,应建立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正确的解题过程,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解题时,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思维就会变得敏捷,能很快进入最佳状态。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马虎、粗心,等等,往往在考试中会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五、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
  课本中每章每节的知识,都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进行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疏理,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将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对比,以加深理解,都是归纳的重点内容,每学习一个内容,要把分散在课时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或性质(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可让学生根据对实例或图形的观察、分析归纳得到,对于一些解题方法,也可让学生在体验解题过程之后归纳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概念或性质的理解,更牢固地掌握解题方法,还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六、培养课后反思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反思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我检查、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强化的一种能力,学生的自我反思是对一节课自我表现的回顾、分析和审视,在一节课快要结束前让学生想一想,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在课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做就是让学生在上完每一节课后,习惯于对自我行为进行反思,以促使其反思行为的自动化。通过反思,学生还能将所学知识与同学分享,将不足与缺点暴露出来,然后进行弥补和改正,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总之,高中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更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颖.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1).
  [2]袁昌斗.遵循心理规律 培养学习习惯.新课程(中学版),2009,(02).
  [3]杨荣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09,(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