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引领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追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薇
在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是整个文本的一个关键词,课标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阅读教学中的体验,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字少,缺乏生活经验。课文虽然短小,但是要有效阅读文本,体验乐趣,就必须用多元的方式让学生进入体验。我在参与学校课题《小学生学科教材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近三年的研究中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积累了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体验是新课程的教学原则之一,它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继而建立文本与形象之间的联系,使文本与形象沟通起来,促进学生阅读的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体验的基础。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互动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激发兴趣,培育情感,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因为儿童一旦自然进入了语文描绘的情境,对课文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感情、阐述的哲理便会产生一种亲切感。
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精美的挂图、巧妙的问题、多媒体动画等都是创设情境的资源。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注意与探究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品味文本,对文本的审美世界产生“神与物游”的对接,从而达到得鱼忘筌的顿悟之境。
如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我先出示课文情境图,再运用多媒体播放夏天的音乐:雷声、雨声、蛙鸣、知了叫……让学生闭上眼睛,竖起小耳朵仔细听。然后我声情并茂地描述:“夏天是位热情的小姐姐,她穿着绚丽多彩的衣裳,来到人间,她飞过高山,山峰变得更苍翠;她飞过小河,河水流得更欢;她飞过树梢,知了唱起欢乐的歌。让我们变成夏天的草木虫鱼,一起去感受夏天的情怀吧!”这样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有情有感地阅读文本,体验阅读的乐趣。又如教《东方明珠》一文,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生活经验缺少,对东方明珠电视塔的认识不够,而教材也只提供了东方明珠电视塔的三幅图片。所以教师就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找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多种图片或音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并对东方明珠电视塔进行简要的介绍,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解。尤其是文中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理解,借助多媒体,学生一下子就能把它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教学中运用图画再现、板书展示、音乐烘托、假想旅行、放映录像等手段,能把学生带入根据教材内容所创设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中,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表象,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之中,激发朗读的情感,文本阅读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体验到阅读文本的乐趣。
二、组织表演,在再现与创作中体验文本的角色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表演欲望,在表演中学习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特点,组织表演,让学生体验和品味课文的内容和内涵。表演的方式很多,有集体表演,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动作;有分角色表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演。如教学《蚂蚁和蝈蝈》时,我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蚂蚁和蝈蝈在夏天和冬天的不同表现,学生用个性化的表演诠释了蚂蚁夏天“背、拉粮食的辛苦”和蝈蝈“躺在大树下乘凉的自由自在”,以及冬天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和蝈蝈的“又冷又饿”。这时,无论是表演的学生,还是观看表演的学生,都从表演中体会到了“只有辛勤地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教材中有些课文在叙述时留有空白,对这些空白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表演,在创作中进行情感体验。
三、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方法的效果
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培养动手能力。《乌鸦喝水》是一篇传统课文,为了让学生理解乌鸦的办法好,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把石子一个一个地丢进小口瓶中,观察水位的变化。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体验到水渐渐升高时,也就自然体会到乌鸦的办法的确切实可行。再如《晚上的“太阳”》一文中,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时,皱起了眉头。我及时抓住这一细节,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你们为什么皱起了眉头?”理解爱迪生用镜子反射油灯灯光的用意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把实验的过程与体验记录下来,课上让学生用“先……再……然后……”有条理地说一说实验的过程与体验,调动学生的体验来理解爱迪生的用意,感悟爱迪生的聪明,不仅突破了难点,而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了训练。
四、联系实际,在生活中体验细微的情感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因而教语文不应该局限在课本中,而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使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深刻含义,引导他们从生活中体验。诗歌《雨后》描绘了雨后孩童踩水嬉戏的欢快情境。由于年龄特点,许多孩子喜爱玩水、踩水,那快乐的感觉常留心中。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回味联想自己在雨后或在广场喷泉边玩水、踩水的快乐情境,把自己当做文中的角色,体验儿童戏水心灵深处的那细微的快乐情感。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重视体验,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关键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让学生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等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只要语文教师真正地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体验活动,多给学生阅读的空间,多渠道引导学生阅读体验,学生就一定能发展能力,张扬个性,阅读也可因独特的体验而充满情趣。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出版社,1993.
[2]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4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