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瑜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此教师与学生要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信心激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嗓音不好,唱歌跑调,缺乏音乐细胞,总是羞羞答答掩饰自己的缺点,不敢展示自我,表现自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多肯定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超越障碍。唱好歌的前提就是要相信自己的嗓音是最美的,想唱就唱,唱得响亮。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寓教于乐,尤其不要人为制造什么高标准,追求完美艺术,玩高雅。要学会从学生实际出发,调动他们的潜在力量,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音乐的熏陶,最终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走进音乐的殿堂。
二、爱心鼓励
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如《小鹿,小鹿》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小朋友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狗,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
三、情感体验
音乐作品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好的音乐作品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它通过音乐特有的表现形式,或婉转或活泼或庄严或凄凉,使人受到美的熏陶,体会到音乐作品所隐含的丰富情感,陶冶了美好的情操。因此,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作品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如在教歌曲《保卫黄河》时,首先请同学们熟悉歌词,说说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接着,我又安排学生分段试听歌曲,要求听清楚各段的声音和演唱形式有何不同?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趁势点拨,引导学生对乐曲的艺术思想更深的领悟,完美地表达出歌曲的情绪和气势。
四、个性创造
大量的事实证明,唱歌是一种极具个性的审美活动,不同的人对同一首歌都会有不同的演绎,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特有的演唱风格。如果我们非要用田震的磁力声音去学习宋祖英的甜美歌喉,那绝对是误人子弟。如果我们认为杨坤的沙哑音是一副破嗓子,没有唱歌的天赋,那就埋没了一个人才。一个有艺术眼光的教师应该客观、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演唱,不应该持同一标准衡量每一个学生,武断地认为这个好,那个坏,这个有天赋,那个缺乏音乐细胞。这样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创造,打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演绎,只要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传达或者创新了歌曲的基本内涵,我们就认为是完美的。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贵州路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1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