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丹丹
一般来说,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是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那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通过尝试性阅读来激发创新的欲望
1.让学生自问自答,鼓励学法创新
在阅读中读到的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就可以解决的,要鼓励学生运用学法或自创学法,独立试读,自问自答。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学成果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创新性学法,教师应大加赞扬,并倡导大家学习应用。这样,学生感受到自创学法的益处与乐趣,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创新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2.指导学生边学边想,鼓励质疑创新
在尝试性阅读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表示欢迎并给予表扬。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起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的兴趣。
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可见,学与思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使学生会思、善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思维品质。
1.鼓励求异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求异性,所以要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养成探求真知的习惯。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师生共同商讨,各抒己见。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盲目,不迷信。“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古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其次,教师要经常启发学生:“你认为课文怎样写就更合理了?”“你能想出更精美的词进行描述吗?”“你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学习方法吗?”再次,教师要多采用“讨论式”课堂教学的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本、老师和同学的勇敢挑战者。
2.提倡换位思考
首先,要训练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使思维灵活多变。如词语训练,可以用换词比较的方法;句子训练,可以用句式变换的方法;理解课文有时也要换个角度,如《做风车的故事》中卡特对牛顿的态度,可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一方面,卡特凡事爱问为什么,说明他爱动脑筋,是对的;另一方面,卡特嘲笑牛顿,态度不友好,是错的。这样,对问题的认识就会更全面一些。其次,要训练学生变换角色思考问题,使思维准确丰富。可启发学生把自己假设成课文中的角色,也可以把课文中原来的角色互换,想一想结果会怎样,然后对照原文,在比较中求得认同,加深印象。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多问“为什么”,多做几种设想,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有创造性。这也是课改新理念的一种很好的体现方式。
三、通过赏析性阅读来拓宽创新空间
学生有了创新的欲望,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后,就要加强赏析性阅读训练,以强化学生创新的兴趣,拓宽学生创新的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精读深思,以创新为喜悦。在课内阅读中,要设计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赏析性训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并在创新性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可采取以赏析性理解、赏析性朗读、赏析性表演、赏析性作文等多种形式。在赏析性阅读的训练中,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思维就活跃,并在创新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创新的欲望也就更加强烈了。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博思,养成创新的习惯。教材只是个例子,课堂训练只是个途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主动创新才是最终目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养成自觉创新的习惯。教师可通过“札记展”、“心得谈”、“书友会”、“新书屋”等活动,引导学生展示读书成果,畅谈读书心得,交流一书经验,介绍优秀课外读物,使学生在积累中不断创新,形成技能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这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单位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民族少年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