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丹柱
本文将我对英语教学的一些想法和措施付诸于实践,并且在教学中与同课的老师一起探讨,做了一些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英语的阅读学习法。具体的实施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每日阅读,充分利用阅读材料
教学的实践让我意识到: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的阅读来培养语感。学习英语当然也需要大量的阅读。“读”是外语学习中获得信息的一种必要手段,也是外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今英语考试的阅读量越来越大,里面不但有很多考查全文的主旨题,还有很多的细节题和态度题,这些内容的提炼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慢慢地培养,而不是靠考前一两个月就可以一蹴而就的。所以,我每天让学生利用手边可以得到的材料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二、寓教于乐,快乐阅读
新课改要求教材内容要好,它也要求英语教学能够形象生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书要选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启发心智的材料(或书籍)。这类书可读性很强,让人立即产生阅读的欲望,一旦上手,就放不下了,不会感到学英语是沉重的负担了。因此我根据学生的水平,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广泛开拓题材范围,从新近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的特点之一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且具时代特色,吸引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提醒学生所选材料适合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使学生读得轻松快乐,增强了他们阅读的信心,并且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想达到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都很高,就必须改正不良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养成正确、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提高阅读效率。因此,应先帮助学生改正以下四种主要不良习惯:
1.在阅读时朗读或默读。2.指读。有些学生习惯在阅读时为了“集中注意力”,用手指指文章阅读,其实这与上一点大同小异,一旦遇到了生词,阅读就慢下来了。3.查读。这种情况是学生最经常犯的。大家平常做练习时,一碰到生词就习惯查字典,这就严重影响了平时阅读速度的锻炼。4.译读。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不能使英语在大脑中直接产生意义,每句话都要通过翻译成中文才理解原文意思。
四、培养阅读技巧
学生阅读量之大还必须跟阅读技巧紧密联系。要提高准确率和阅读理解速度,要求学生必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先简要列举如下:
1.判断出所给文章的类别根据各类文章的性质,着重去掌握和记住某些关键的内容和词汇
如果是故事或传记,就特别注意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和最后结局。然而新闻报道特别强调时间性、准确性,因此要搞清时间、地点和数字。
2.先看题目再做题
碰到较难、不熟悉的文章应先看题后阅读全文。看题目不要贪多,由于人的暂时记忆能力有限,一般看一至两道题就可,然后带着这一两道题去原文找答案。因为这些相应的阅读理解题,既可以当作理解检查题,又可作为阅读的提纲,这样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大大地提高了。而且这种方法是带着问题去读,目的性强,容易集中,节省阅读时间。
3.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和主题句
一般来说,论述性较强的文章,有关主要思想往往在开头或结尾提出。读了主题句后,我们就会知道这一段大概的中心内容,因为主题句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内容,而这段其余的句子则是用来阐述或说明主题句的。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和读物的内容文体来调整阅读速度,并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结合文章中的文字信息进行选择、推测和推理。
4.跨越生词障碍影响
阅读要一口气读下去,即使有个别单词不懂,只要不影响整体内容的理解,就没必要停下来查字典,因为这样会打断思路,影响阅读速度,甚至失去阅读的兴趣。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对于一些不懂的单词,不要惊慌,因为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根据猜测词义来解决。如果很难猜出一个词的真正意义,这时只要能看出它的词性或者在句中的作用,不影响阅读就足够了。
5.加快阅读速度,成组视读是一个很重要、很有用的技巧
让学生经常结合阅读材料和教材中每单元的阅读练习,进行扩大视距的训练。读的时候不要把目光停在第一个词上,而应停在第二个词上,用两眼的余光看这个词两侧的词。眼睛不要盯在字行上,要高一些,这些映入眼帘的便是词组而不是单个的词。这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时,眼睛每次移动注视的距离先是一个整句,然后过渡到整段,一口气连续读完几组词或几个句子,以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理解全文的大意。读的时候要少眨眼、不摆头,只要眼球来回转动就可以了。
总之,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既需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和提高,也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锲而不舍地坚持。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中体会阅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英语水平,实现课改的目标。
作者单位:四川邻水解愠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