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巧妹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因此,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学生的阅读,大多只停留于课本,对文学名著的阅读有两三部就不错了,对所读过的作品也只有约略的印象或仅仅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简单了解而已。有个别同学甚至不知是谁,更不用说小说的文化历史背景了,学生的文学修养由此可见一斑。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应从培养阅读人手。而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读书兴趣的产生,靠的是内部动机与外部诱因的共同作用。兴趣又受阅读者年龄、阅历、知识、爱好及阅读目的的制约,读物本身的内容、形式也会直接影响阅读的兴趣。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比如“要强好胜、节衣缩食、大名鼎鼎”等词。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进行变换说法。比如“孜孜不倦”一词,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换成“不知疲倦”一词就容易理解了。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从三年级起,我就把预习拿人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通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理清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到放过渡。
  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精读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内涵。在教学《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第二段时,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课文,也可分小组让学生展开互动,看谁把课文读得连贯,读得有声有色。然后提出问题:“萧伯纳听了小姑娘的话后为什么会‘为之一震’?从‘为之一震’中你有什么想法?”
  
  三、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如在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文时,有个男生问:“为什么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我看学生抓住了关键问题,并不急着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先看一段《鲁滨逊漂流记》电影片段,再让他们多读几遍课文,和同桌讨论讨论这个问题,然后再请学生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有几个学生说得很好:因为《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好书,它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要畏惧,这些都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所具备的好品质。让学生从问题人手,引发他们阅读的兴趣,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解决了问题,使学生特别有成就感。
  我们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来讲解。
  
  四、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课堂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使更多的学生喜欢阅读。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我在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我当时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时推荐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而言之,学生具备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再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地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