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常规管理中如何落实养成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振祥

  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潜移默化地慢慢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育阶段,诸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校正,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一、强调校规制订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出发点,按照先人为主的规律。可以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为养成教育课,制订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与讨论,作业不欠账,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构建德育网络。保障养成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应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寻找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规律,学校自身要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中,我们要“三教合一”,即:学校一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学校各学科要渗透养成教育,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人人在育人”,要求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加强横向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
  1.学校一家庭相结合。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使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正如小学教育学所说:“因为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长是孩子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的好,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相反就比较困难,进行的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如:在一次教育学生时,我问你为什么没完成作业?学生说:“我们家昨天下午爸爸、妈妈和几个人在家打麻将,也不做饭,让我出去玩,我说我作业没做,爸爸说不要紧,这次我给你放假,就一次作业没做,没什么了不起的,作业吗,在课堂上听懂了就行,我小时候就不做作业,考试一样能考好成绩。”
  这种现象在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部分教师颇感头疼,对他们产生厌恶或放宽尺度的方法来对待,这样下去将会更严重地挫伤这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将来会给我们的社会输送一批不合格的人才。因此,我们应当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养成教育,开办家长学校,每年至少上两次课,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家长的文化知识、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利用家校联系卡做好家校沟通工程。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平时还要和家长联系,摸清学生校外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
  2.学校―社会相结合。我们请有关领导,模范人物到学校做报告,开展帮教活动,抓好共建活动,聘请校外辅导员做法律知识讲座和交通安全教育,开展法律和安全教育,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上争做好公民。学校多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参观、去实践、去体验,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食住行,都应给学生做出表率。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工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丢,操场上、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我们严厉批评、惩罚也是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都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以身作则。平时,如果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亲自把一些垃圾、废纸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
  
  四、积极组织培训。强化养成教育
  
   我们经常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法律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自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培训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向困难低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我们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可以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录、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期我们可以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开展“争当校长小助手”等活动,通过评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