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程,教学新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金良
新一轮课改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应该说成绩是喜人的,但在看到可喜变化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内容、环境及本人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包括必要时适当地突破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怎样处理基础,才能体现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笔者有以下想法说出与同行共勉。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它不再是教师忠实的按照课程标准完成自己教案设定的内容;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过程。从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来看,教材在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上,打破了过去那种以知识为主线的呈现方式,而是着重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设计了丰富多彩,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的数学活动,这样的安排就是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学习、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因此在平时备课时,经常找一些学生参与,如让他们选题、作图等运用与本节知识有关的内容填充课堂,使课堂更充实。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只有他们感兴趣才能共同交流,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把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起联系,把实物的、图画的、口头的以及心里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发展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拓宽和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优越性,但许多教师教学时不注意让学生参与活动,使课堂教学成为独角戏。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活动,这样实际上就是穿新鞋走老路,使课改失去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动的历程。所以在平时教学时,能让学生动手的,一定要让他们做,有的教师怕耽误时间,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不让学生做。实际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教学的,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更不利于新课改的实施。
总之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是数学教学的着力点、出发点,也是今后数学课改的方向。
作者单位:通化县大安镇中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7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