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持续发展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宝中

  摘 要: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涉及“课程、方法、评价”三个层面。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让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留有加强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同时创导兴趣爱好,留有学生发展自我的时间,并使之有更为长足的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关键词:课程 方法 评价
  
  2009年高考结束了,此次高考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第一年。浙江省实行了“三位一体”、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的高考方案。即三个层次6个模块(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实践与创新、劳动与技能)等6个方面。高等院校分三个层次进行招生:第一层次为全国重点本科院校,考试科目为:3(语文、数学、外语)+文综/理综+自选模块;第二层次为普通本科院校,考试科目为:3(语文、数学、外语)+文综/理综;第三层次为专科和高职高专院校,考试科目为:3(语文、数学、外语)+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这种评价机制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成就,值得赞誉。
  教育是把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活动,对于当前“可持续发展教育”来说,教师、学生、家长喜欢这样的教育氛围。从它的本质出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就是“课程、方法、评价”三个层面。
  1.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把课程教学作为肩任。学科课程总结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最大成就,足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基础知识,为学生的再发展奠定基础;活动课程搭建动手操作的实施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进一步理解、深化理论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技能;富有特色的地方课程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激发更多的“爱家、爱长辈、爱同学”的情感。以“教师言行、校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隐性课程渗透更多的品德修养教育,塑造了每一位学生的灵魂。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营造师生互动的求知、探知氛围,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2.可持续发展教育,首先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让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留有加强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同时创导兴趣爱好,留有学生发展自我的时间,并使之有更为长足的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3.可持续发展教育,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平时应勤于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教材的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把“改”的重点放在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通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鼓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学到知识,都能健康成长。
  4.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建立“多元评价激励制”。本着“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都给予肯定,每一点进步都给予鼓励”的教育原则,在学生评价方面实行“多元评价激励制”,实行“一月一评,期末总评,可上可下,动态管理”。这种评价方式几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项爱好特长都能得到尊重,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现。
  5.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必须交还学生的主动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爱好,有不同的发展空间。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用发现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合作学习中去获取应有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与态度。实质性地开展分层教学,以学生最大的发展优势为目标,合理安排他们的内容层次,保证他们的原有爱好有所发展,拓宽他们的发展空间。
  6.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应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激励教师,以“工作业务上的高标准,生活享受上的低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敢挑重担,深入一线教育教学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同行树立榜样。
  7.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坚持“科研先导”“理论先行”。作为教师,应坚持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改实践,力求使自己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才能提升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境界。
  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落实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使教育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3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