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旧的观念,变“读死书,死读书”为在实践中去学习、去体会、去发现、去应用知识,而要真正实现这种观念的转变,教师就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提炼要探究、发现的数学材料,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鲜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为了实现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体验、探索、实践数学,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的。
  1.注重生活原型,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改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知识的传授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更易接受,同时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领悟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带学生到商场进行现场购物,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对同学们购买的物品进行统计,制出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根据大家调查及统计的结果来进行分析,如“这家商场的哪些物品好卖,哪些不好卖?如果你是这家商场的老板,你应该怎么做?”。学生们会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做出哪些商品好卖就多进些货,不好卖的就少进些的决策。这些活动生动、真实、有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积累了生活经验,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注重利用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学问题,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出它们的原型。教师要善于捕捉,尽量提供能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去探究数学规律的素材。例如:教学“除法验算”这一课时,我创设一个师生合作购买红、蓝笔记本的活动情景,让学生来充当售货员,我拿100元钱去买7元一本的红笔记本,应该怎样卖呢?这时同学们开展了计算活动,有的学生用100÷7=14……2,有的用14×7+2=100等计算活动,看老师的100元钱是不是找对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体会了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很快找到了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这样运用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既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涨,还可以使学生记忆深刻、思维活跃。
  3.重视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活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呈现的,而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比如:我在教学第六册“面积的认识”时,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学习信息。如:墙上的黑板和电视机屏幕,它们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加以区别,其他的信息材料必须通过操作活动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于是学生有的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课本与练习本封面的大小,有的在长方形上摆圆片或三角形,有的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大拇指的指甲上比大小,有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课桌面的面积。这样,在实际生活背景下呈现有关的学习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加以理解。
  总之,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要站在数学应用的角度来认识,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