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丈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全体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尝试,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农村中学 学生 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比成绩更重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研究课题。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昵?
1、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语文教学是各学科的基础,是知识创新的基石、桥梁和纽带。语文教师担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新,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采取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方法,如语文案例教学、观摩教学、现场教学等,改变过去语文教学方法单一、以言语传授知识为主的“逻辑演绎”式的教学思路,引入体现“语文知识――活动”的发展式教学思路和展现创新性思维心理过程的“心理――认知”式的语文教学思路,并将三者整合为一,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充分体验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整合的创新过程,增强以逻辑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性,以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创设创新型的和谐语文课堂,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营造民主平和的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了学生与教师的合作,教师走下讲台,搭起平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各向生成,合作对话。并关注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施教,逐一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把创新的春风带进课堂,用民主的思想放飞学生主体的灵性,让天真的学生动起来,让厌学的学生醒过来,让沉闷的课堂活起来,让每朵思维的火花燃起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每一个语文课堂都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成为学生释放浑身能量、求知创新的最佳地方。这样学生就对语文学科有较高的期望值,在期望值高涨的时期内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开放语文教学引导学生。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而语文学科又是一门最具开放性和创造性活力的基础性人文学科,语文教学必须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开放,才能给学生以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开放,才能让学生在语文的蓝天中自由飞翔;开放,才能带来语文学习的活力;开放,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和谐与活力!要解放思想,打破教材束缚,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因为任何一种教本都有它的局限性,除了编者的局限性外,还有时代的局限性。要让学生和教师都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对教材的内容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改、增删,还可进行课程整合,搞好学科渗透。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时文精品及科技读物,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脉搏。苏霍姆林斯基曾给教师们提出这样的建议:“科学正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但不可能经常把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和规律写进中学教学大纲中来,所以阅读科学读物便成了现代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始终关注科技前沿,面向未来,对社会、对人生始终兴致勃勃,并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语文教学中突破课堂有限的空间束缚,将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中,或者伴着学生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堂理应向社会延伸。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图书馆、因特网等也就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拓宽语文学习渠道,采用读书报告会、辩论会、新闻发布会、演讲和社会调杏等形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组织各种文学社团,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养成自学语文的兴趣,为继续学习探索语文知识打好基础。
3、用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体味语文学科中的美,而且能领悟其深刻的思想,享受到美,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学关键要以“乐”助教,把美引进课堂,深入学生心田,激起师生共同享受美的情感涟漪,享受美与知识融洽的美好体验,要把美的内容用美的形式表达出来,奉献给追求美的学生们。课堂上用媒体引导学生感受形象美,把美的导语与各种媒体相结合,激起课堂热烈的气氛,引导学生转入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就会使学生享受到文字中鸟儿的啁啾声、悠扬的歌声,沐浴着春风拂面,徜徉于碧草繁花之间……利用审美教育的形象化、愉悦性的特点弥补了语文课作为工具学科枯燥性的一面,化抽象枯燥为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师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给学生开辟一条道路,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特征,让具体的形象在脑子里“活”起来,从而体会到其中美的因素。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这种美融合了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语文教师就要重点引导学生领略个中之美。除了教学过程中“传递”外,还可以完全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放手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对文章“评头论足”,在对词、句、人、事、景的评点中,评出作品之美,欣赏作品之美,学生所领悟到的美融入到了自己真切的情感世界,就会在学习与生活中流露出潜藏于心灵中美的韵眯,行动上就会展示出心灵中五彩斑斓的美,日积月累,无形中引起学生强烈的赏美欲望,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美的感情,因此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和浓厚的兴趣,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9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