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调乏味,学生的任务似乎只是死记硬背一些知识,从而忽略了对语文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能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恰当地运用于课堂教学,能使学生耳目一新,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更好地学习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指出“教学应当贯穿于学生兴趣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以其生动活泼的画面,鲜明的色彩、优美的音像、形象逼真的系统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空间的转移,相对关系及形态变化,强烈作用于学生的视、听感官,这对充满梦幻的新时代的中学生来说,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使其漫步在神秘的知识长廊里,探索奥妙的知识天地。在快乐中学,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的画面配上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感官,激活了他们的兴奋点,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比如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首先组织学生观看《范进中举》录像片,并事先置疑、设疑,让学生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影片以其强烈的视听效果,通过图像和声音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了巨大的情感震撼力,给学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录像片中的环境场面,人际关系中体会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从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言谈举止中,体会到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对人的摧残(范进的发疯就是极好的验证)。同时,为学生进一步认识范进的形象、性格及本文所揭示的主题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观看录像之后,在学习对比手法时,通过启发讨论,点拨引导,板书归纳,解决问题。人人有话可说,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在积极参与中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真正达到了开发智力的目的,这与以前“一支粉笔打开下”的效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创造与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图像刺激,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努力获取和转化教学信息,并在转化过程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图像展示的同时,如能配以教师的讲解,达到音、画同步,使其视觉和听觉双重感知,获得的信息更全面、更深刻,更有利于记忆的保持。如在教学描绘山水等自然风光的古诗时,就适宜通过图像展示将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加快学生的感知过程,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利用多媒体转变教师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也往往以教师为核心,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成为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载体。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给了学生更大的交流空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从繁琐的讲解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交流探索,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教学的设计者、导演者和引导者,使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后,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多的参与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参与发现、探究知识,这样学生就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爱因斯坦说:“教师应该使他提供的东西让学生当做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劳动来负担。”运用多媒体技术正可达到这一效果,总之,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单调枯燥的传统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大量引进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是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3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