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小红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然而,我国教育事业为什么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根本原因在教育本身负担太重――资料繁多,再加之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严重磨灭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教学现象的好奇心,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如今,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和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可发展的人。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进步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鉴于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注重开放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帮助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作者单位 山西省柳林县李家湾中心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