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史文杰

   小学科学课程总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小学阶段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或程度是“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笔者结合日常工作,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教师作为科学兴趣的启蒙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引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其科学素养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教学的质量和小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一节中强调:科学教师是最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和科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教师将成为科学教育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和生命线。但当前的现状是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科学师资,多数是兼职。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缺少对科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其本身的科学素养还需要提高,这往往会在课堂中体现出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科学理性思维的缺陷,影响科学教学质量,更影响孩子正确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师必须具有的科学素养有:(一)科学兴趣,指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教学的情感;(二)科学精神,指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三)科学概念,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的理解;(四)科学方法,这是指对于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能够了解或把握,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身边的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会同他人交往,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一起解决难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知识渊博,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他自身必须有一桶水。学生出于好奇,他们喜欢问老师一些奇怪的问题,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才能不被学生问倒。若自己只有一杯水,教给学生一杯水,那是远远不够的。被学生问倒虽然问题不大但在学生心中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想法,“自己都不会,还教我们”。所以,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要不断升华自己,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二、科学课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科学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一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便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便能获得成功的满足。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成功处给予适时鼓励,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他们。对已获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用言语刺激:“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还有更巧妙的方法吗?”这样会使全班兴趣高昂,切忌给学生以反复失败的刺激,这样才可使兴趣持久。
   三、科学课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科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不但能学以致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绪。
   冬天从外面进入暖和的室内,眼睛上有雾气看不清东西;今天天气怎么样?是晴天,还是阴天,还是多云?这些现象都与科学有关,不少学生都讲“有意思极了”“好玩极了!”对完成家庭作业,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不少学生还提出了平时不懂的问题。由于这些有趣的科学现象,不少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科学课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观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于细致的观察。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透过观察,我们可以领略这个奇妙的世界,从观察所得的信息引发我们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作出解释及进一步地探究。观察能力是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技能,是发展其他探究技能的基础。学习科学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能由别人代劳,要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实验过程而不是过分强调实验的结论。因此,科学课应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五、应加强科学实验室的建设
   科学实验室的建设,不应简单照搬理科具体学科的实验设置,应体现综合性,并且成为预备教师和现职教师根据具体的科学课程标准而自行设计科学实验、科技活动,开发教学、实验资源,获取科学教育信息资讯的重要场所。
   总之,科学素养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亮点,运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规律,发展教师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努力探索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便向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运村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