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琳

   新课标强调,小学数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水平出发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与经验,把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所体现的数学知识来训练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快乐与数学同行,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魅力,进而产生极强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提出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形象具体、趣味性和挑战性较强的知识素材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因为从很大程度上说,学生对学习材料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就改变了过去只重视教材知识积累,忽视联系实际生活的错误做法,努力为学生创设具有童话特点和生活趣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学习,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数一数”和“比一比”的知识模块,其中采用了很多儿童比较熟悉的厨房、客厅等场景,选择教室的部分进行上下、左右、前后的训练,在“分一分”部分,可以以文具盒和书包的整理为活动内容进行练习。另外教材中的例题也大都选择诸如课外活动、科技制作、借阅图书、游戏玩耍、乘车郊游之类的学生曾经在校内或者校外的亲身经历来进行。
   二、高度重视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据新课改提出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把这种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低年级就进行渗透,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材料实际上很贴近生活,并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必须加强学生自主提问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认识了人民币中的元、角、分单位后,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商品以及价格,然后让他们用50元去买他们喜欢的东西,最后计算剩余多少钱。这种练习方式,既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学有所用,又能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进行课后练习时体现生活化的特点
   课后练习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以及巩固教材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设置课后练习时要注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尽量能够起到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探究和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知识后,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测量自家客厅的长度和宽度,算出客厅有多大面积。然后测量每块地砖的长度和宽度,同样计算出面积大小,最后计算出整个客厅共有多少块地砖,假设每块地砖30元,那么整个客厅的地砖一共要花费多少钱?在这样一个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复习了教材知识,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实际生活问题,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愿意走近数学,亲近数学,把数学引入实际生活,增强了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
   总之,只有坚持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特点,密切联系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意义无穷,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学好数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