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化学课堂也唱响“自主探究”的旋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红梅

   摘 要:自主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文从化学实验的设计、问题情景的创设,课堂氛围的营造、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五个方面阐述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探究;提问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探究学习的过程,始发于问题,推进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在化学课上,把“提问权”还给学生,以此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突破口,即活学生思维,融探究性学习于课堂教学之中。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呢?笔者通过多年的课改教学实践,得到了一点启示,现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驱动人们行为的直接动力。学生对某现象产生了兴趣,才能高度注意,积极思维,进而才能去主动探究。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化学学习中,当学生看到各种奇异的反应现象、五颜六色的各种物质或形状各异的各种仪器时,他们就会像磁铁般被吸引住,并产生探究的欲望。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学生看到镁带燃烧并放出耀眼的白光,转眼间银白色的金属又变成白色的粉末时,他们感到很好奇,很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情景,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学习溶液浓度的配制时,我们设计了如下问题情景:某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得的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右盘中砝码为5g、2g、1g各一个,游码为0.2g问:
  (1)可配得10%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少克?
  (2)需要量取多少毫升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
  (3)若配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0%,试分析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该题在题目的情景设置上,有意隐去了托盘天平标尺上的部分刻度,要求学生能在缺少部分刻度的标尺上,利用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即运用创造性思维活动,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根据余下的刻度量出或画出刻度,从而获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的准确值),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最后求出水的质量。在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的回答上,设计成开放性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围绕着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先进行发散(即回忆以前有关实验中误差产生的情况),再进行重组(即通过筛选,提取出符合本题要求的答案),最后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答案可以有多种)。这种问题情景式的教学不仅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营造了时间和空间,而且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方法或错误的答案是正常的,我们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要轻易放过,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东西,来指导下一轮的自主探索,从而逐步向真理逼近,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例如,学生按照新教材第27页的实验探究,探究空气的成份时,有一部分同学并没有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了近1/5高度,而是远远小于1/5高度,探究实验虽然失败了,但有合理的成分(空气中含有氧气),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每一步实验操作,通过分析,来找出上升的水位小于1/5高度的原因(如装置漏气或红磷量不足或未等集气瓶中的白烟完全消失后就打开弹簧夹或红磷伸到瓶中时,瓶中的空气热胀跑掉了等)。对于成功的自主探究,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回顾、整理自主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就会不断地强化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增强他们自主探究的信心。
  四、加强自主探究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自主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通过自主探究,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比较和动手实验等能力。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对自主探究过程的剖析,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和步骤,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五、积极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毅力
  课外实践活动具有探究性强、难度大、操作要求高等特点,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毅力,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然而,如果学生对课外实践活动的目的性认识不足,或者老师对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不到位,往往就会出现上述现象。我们的做法是:“一优化”、“二指导”、“三评价”。“一优化”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进行优化组合;“二指导”是活动前的方案设计指导和活动中的具体操作指导;“三评价”是活动后的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的点评。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巩固和深化了课堂所学的知识,拓宽了获取知识的渠道,而且锻炼了自主探究的毅力,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只要我们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定会得到培养。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建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