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六一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些探究。
一、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原例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长为6;求周长.我们可以将此例题进行一题多变.
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4,求底边长.(这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与前两题相比,需要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严密性)
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再比如:人教版初三几何中第93页例2和第107页例1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是一题多解不可多得的素材(AB为⊙O的直径,C为⊙O上的一点,AD和过C点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求证:AC平分∠DAB)
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而又打破思维定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二、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例题教学若能从学生易错处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初一的老师在讲完负负得正的规则后,出了这样一道题:-3×(-4)=?A学生的答案是“9”,老师一看:错了!于是马上请B同学回答,这位同学的答案是“12”,老师便请他讲一讲算法……下课后听课的老师与给出错误答案的学生进行访谈,那位学生说:站在-3这个点上,因为乘以-4,所以要沿着数轴向相反方向移动四次,每次移三格,故答案为9。他的答案的确错了,怎么错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又怎样纠正呢?如果我们的例题教学能抓住这一契机,并就此展开讨论、反思,无疑比讲十道、百道乃至更多的例题来巩固法则要好得多,而这一点恰恰容易被我们所忽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