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习作说真话,吐真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魏 栋

  写作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小学生习作“失真”现象一直存在,缺少真情实感,缺少创意和个性。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下让小学生习作真正回归童真童趣,让学生写真文、做真人,本人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减少束缚,激发写作兴趣
  《新课程标准》在低年级的写作目标上特别强调“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学生想写、乐写、敢写,就能克服对习作的厌倦心理。
  在习作中,我尽量让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让学生自主拟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承认个体差异。同一件事,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体验与感悟,有不同的兴趣点,因此他们会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入手,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会各不相同。如要求学生写一种植物,我讲了要求,作了提示,就让学生自主拟题,学生们拟出了《家乡的豌豆花》《水中仙子――水仙花》《院子里的茶花》《八月桂花开》等朴实真挚的题目。写一次小实验或小发现,学生们拟出了《逗蚂蚁玩》《小土蜂钻迷宫》《有趣的发芽实验》《甲虫“修炼”记》《看不见的字》等等。
  二、走进生活,表达真实感受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抒发出深厚的情思来。
  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经常带领学生积极开展一些校内外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多种感官被同时调动,思维和情感都处在十分活跃的状态中,这样写出的习作更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比如,每年重阳节,我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扫地、拖地、整理房间、剪指甲、捶背等,培养学生关心孝敬老人的情感。家乡一年一度的乐器展销会期间,带领学生走进家乡最大的乐器制造企业――凤灵集团公司,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劳技课上,带领学生走进养猪场、养鸡场、蔬菜大棚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随着一年四季的变换,利用农村的天然资源,带领学生走进田野,走进大自然,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感等等。有了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的深刻感受都在他们的笔下变成一篇篇色彩斑斓的习作,一篇篇充盈着学生真情的习作。我班学生的习作《腾飞的凤灵》等获凤灵公司特等奖,习作中的语句被凤灵公司制成宣传标牌。《摘草莓》《家乡的豌豆花》《爱不是磅秤》等习作发表在《成才之路》《百家作文指导》《校园文学》等报刊上。
  三、尊重差异,鼓励独特感受
  教师尊重、承认学生间的差异,须从学生的原有水平出发,设计不同的目标层次组织习作教学。能力差的只要求把语句写通顺,篇幅不限,只要表达想说的就行;而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在语句,中心,取材立意上都应提出较高要求。尊重学生差异,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学生乐于写自己能写的,敢于写自己想写的,习作自然就有血有肉,感情真实了。
  有这样一篇学生习作《我帮妈妈做的一件事》,它走出了大部分学生写的“我真高兴能帮妈妈做事了”或“妈妈夸我长大了,我很高兴”的结尾,写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真实感受。他先写妈妈让他去打酱油,他正在看书不愿意去。后来妈妈答应把剩下的钱给他买书,他才去了。买完酱油剩下好多钱,他心里乐了,有好多钱买书。在结尾写道:“这次打酱油,妈妈可亏了本,我却捡到个大便宜,下次有这样的好事我还去。”一个孩子真实的心理跃然纸上。
  作文是一门教人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的学问,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从学生第一次写话开始就鼓励他们说真话,吐真情。总的来说,淡化文体,提倡自由,培养兴趣,注重个人体验,激发内心情感,加强语文实践是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有效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城西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