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锦上添花”与“喧宾夺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建海

  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优势、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教学内容,已成为高科技条件下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是,多媒体毕竟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在当今不少公开教学中,大有“喧宾夺主”之嫌。过滥使用,其不利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1 过滥运用忽视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而自豪。然而若画面的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像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还有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课件仅仅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一种辅助或补充,要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一切都包办到底,到头来是害了青少年的成长。
  
  2 过滥运用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发挥
  
  现代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模型展示、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企图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缺乏板书、演算的做法,将会事与愿违。黑板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知识、经验和体会不可缺少的地方,一个考虑多么完善的课件,也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个班集体的教学需要,黑板的作用仍是极其重要的。
  
  3 过滥运用忘却了师生间情感的互动与交流
  
  课堂教学不可能是统一模式,课堂中有很多新的生成,教师要依据教学对象的变化不断改变教学方法、统筹全局,引导学生适时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课件应具备很强的交互功能,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程序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多媒体教学的种种误区,教师如何恰当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使之收到“锦上添花”之妙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先决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为一体,对所要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会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我在导入课题时采用了形象生动的情节剧《晏子使楚》,再现了课文的重要情节,在播放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生怕看漏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谈论《晏子使楚》中,楚王给晏子出了哪些难题时,大家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有的说“楚王说‘齐国没人”’,有的说“楚王说齐国是盗匪之国”……学生因喜欢情景剧而变得非常专注,对于教师的问题显得很感兴趣,这时教师适机地深入提问“晏子是怎样反驳的”,“从晏子的言行中,你能感到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们畅所欲言,把老师的问题轻松地回答了,对于文章的内容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在这次教学活动中,不仅学生们有了较新的感受,参与教师也有同感,有的教师说:“这么新颖的课堂既再现了文章的内容,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减轻了负担,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我们在以前的教学中又是讲,又是画,又是比,可学生对于了“马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就转败为胜”的理解却并不深刻。为此,我们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分别出现齐威王的三匹马和田忌的三匹马,并且给每匹马赋上一定的速度值。速度值越大的马跑得越快。学生自己动手上机操作。第一遍按照课文所述的第一次赛马的经过,结果田忌输了,屏幕右侧出现了田忌垂头丧气的样子;第二遍让学生自己调换顺序,学生经过操作。终于找到了战胜齐威王的方法,屏幕右方出现了田忌洋洋得意的样子,而且打出字幕:你和孙膑一样聪明!学生轻点鼠标,难点马上突破,教学效果非常好。此时,情与境交迭,学生在课件烘托的情境中受到直观的心理触动,引发了他们对生活的启迪。
  
  二、运用多媒体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一是教给学生中国民族最优秀的语言文字。二是使学生继承发扬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既包含素质能力训练,又是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一个过程,这样一来,语文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借助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建构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的理智和思维参与的过程。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道德认识的理解,促进道德内化。
  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无限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扩展感受时间、空间领域,从而向他们提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翔实、典型的媒体经验和感性材料,这种交互式的教育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而且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水平,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交流方式,独立解决课文中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黄河象》一课时,由于我们不可能真正地到博物馆参观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单凭学生看书中的插图,根本就不可能对黄河象的骨骼化石特点有清晰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让抽象的要领更加具体形象化,我从网络上下载了北京自然博物馆中的黄河象骨骼化石、鸵鸟、羚羊的图片,当学生们看到这清晰的画面,他们不由自主地感受到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赞叹它保存之完整。在我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文内容中的图片以学生的需求而点击出现,可谓时机适当,最后让学生谈感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发言也非常踊跃,纷纷谈了自己对黄河象骨骼的认识,及想象中热带动物的特点,真正感受到了多媒体的作用之大。
  
  三、运用多媒体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也把学生吸纳到网络技术应用的行列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表现出资源的丰富性,共享性,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协作性等特点,它打破了学生只能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学习的单一局面,大大丰富了学习和教学模式。网络技术步入语文课堂,不同以往的粉笔、黑板。单纯的口授教学方法,使课堂中教师变主导者为组织者,师生关系变成了教学互动的双向活动。如在教学《三克镭》时,我在课前可给学生们提供了网址,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学生们找到许多居里夫妇的资料,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还利用互联网演示了许多献身科学的女科学家的事迹,并播放了居里夫人小时候刻苦学习故事的课件,向学生进行了献身科学、服务人类的理想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形象,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学中有乐,乐中有学,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创设思维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方面均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使多媒体的作用可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语文课堂焕发新的活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让多媒体起到应有的作用,看来真应该遵循“该运用时要想方设法,不该运用时要大胆舍弃。”这样才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7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