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雪琴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要,这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在演示实验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共同进行探索实验,同时分组实验中应掌控好几个环节。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的规律和实验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那么如何搞好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笔者认为着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注意在演示实验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学生让学生以“小物理学家”的身份重新探索这些物理基本知识。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对课本知识作为基本内容,用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行“再发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尝到自己发现物理规律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对于探索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一定要遵守好物理实验的主要教学程序,这就是教师提出探索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探索、实验数据分析、总结规律几个阶段。如在《欧姆定律》一节的教学中,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与电流的大小与因素有关。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提出电流的大小可能与电压有关系,电流的大小可能与电阻有关系。那么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呢?这可用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从上述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出发来设计实验装置,从而使学生对实验的设置思想和实验装置的原理有透彻的理解,进而共同实验,首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然后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学生分析数据不难得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这一正确结论。
二、分组实验中应掌控好几个环节
1 加强预习,让学生有目的走进实验室。物理实验课上,也有一部分学生不预习实验内容。直接走进实验室,因对内容不熟,实验时无从下手,因为时间不允许,操作不熟练,甚至会在慌乱中出错,影响实验效果。对学生来说,不预习不应进实验室,我们应做出规定,学生做分组实验的前一天。物理任课教师必须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步骤及有关注意事项,只有目的明确,学生实验时才会做到胸有成竹,实验的过程中才不会出错。
2 按规范操作,不违背操作规程。物理实验要求科学、缜密。因此我们一定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和程序,如果不按规程办事,不仅会造成很大的实验误差,使实验失败,而且会损坏仪器。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当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不意味着要学生机械地、不动脑筋地操作,相反。要求他们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实验。实验操作的顺序不是绝对不可变的,但有的步骤是不可颠倒的,因此应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某个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 认真核实数据,不能凑结果。不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得到不一致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改数据,凑结果。在对待不一致结果上,我们应当使学生认识到,为结果改数据是十分错误的,简单地归结为仪器粗糙。是误差所致,对自己也无益处,实验教师应当让学生仔细分析实验经过和实验条件,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必要时可重做一次实验。虽然这样看上去实验失败了,但对一个认真实验的学生来说。收获肯定不小,一定会受益终生。
4 观察要细心,认真描述实验现象。从初中学生的好玩的特点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分组实验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这种积极性的深处却常常隐藏着不同程度的“好玩”心理,对现象的实质观察不细致或不全面,当实验完毕要求回答现象的原因或得出什么结论时,往往回答不上来。还有的学生实验做得很成功。现象也很明显。但是对观察到的现象描述不够准确。作为物理实验教师来说,应着力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把看到的现象或得到的结论随时记录下来,避免因贪玩而遗忘,实验结束后加以整理,往往会收到良好的实验结果。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真正贯彻“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很有帮助,能为初中学习高中乃至大学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大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956.htm